正月十六有什麼風俗 民俗禁忌講究須知
2025-08-05 17:42:20
在我國人們一直認為過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就已經結束了,當正月十六到來時也就沒有了年味,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正月十六同樣還有許多的民間風俗存在,生活過程當中仍然會有許多的注意事項,值得我們去關注,那麼在正月十六這一天民間還會存在哪些習俗與禁忌要點呢?
大年十六風俗盤點
【扛笆鬥】正月十六傍晚,早早地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鬥」。所謂「扛笆鬥」,就是用一隻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
【走百靈】這在魯西南一帶很盛行。正月十六年味漸遠,早春來臨,正所謂「走出門庭,心靈手靈」,在濟寧地區,窩憋一冬的婦女兒童紛紛出去踏青、健身。
【舞旗花】舞旗花的習俗大概是源於明朝洪永年間,當時大量的士兵轉業到蘇魯豫皖,墾農安家,他們為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把軍隊的火藥成份改過了,裝在鐵桶裡搖,後來便演變成現在的「舞旗花」了。
正月十六的禁忌
1、湖北一帶,是日夜間,以灶燈佔歲,燈熄而盞內有剩油,主雨水足,燈熄油竭,主歲旱。白族舊時過年,正月初一至十六,全家都不洗臉,不掃地,不梳頭,否則,以為會失財。
2、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正月十六日為「黑灰日」,人們互相爭抹黑臉,否則,認為這一年會不吉利。但兒子、兒媳忌與父親互抹,哥哥與弟媳也忌互抹。
3、年輕人給老年人抹黑臉時, 須先梳頭,然後才能抹。這些都是正月十六所避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