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為什麼要躲燈 文化的傳承也要有所甄別
2025-08-05 16:49:10
正月十五元宵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又叫作上元節,因為他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日。我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於是將他命名為元宵節,那么元宵節當然會有許多習俗,吃元宵,鬧花燈都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但是我們知道正月十五為什麼要躲燈麼?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躲燈
躲燈其實是因為人們對於女子的行為有更多的約束,在傳統的民間習俗裡面,對於女子的看法也更加苛刻,所以大多數民間習俗會根據女方來衍生,漸漸的就變成了一些傳統。就是剛結婚的媳婦不要在婆家或者娘家,那特麼那就只能跑到親戚家裡,以免看到燈籠對人不好。據說,看了婆家燈,死親爹;看了娘家燈,死公公。河南一帶也有「躲燈」的習俗。民間所說的「閨女看了娘家的燈,娘家窮得釘打釘」,「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等一類俗話,正是說明躲燈的禁忌原因的,顯然這確屬無稽之談。
躲燈的傳統民俗
新媳婦在當天必須回娘家或到鄰家去,俗稱「躲燈」。躲燈,元宵節風俗之一,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家舉行盛大的送燈活動,俗稱「追燈」。後來這個活動儀式慢慢變得有些資本的色彩,有錢人會將這個舉辦的聲勢浩大,彰顯自己家裡的富有。富貴人家送玻璃宮燈一對,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寶石鑲邊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燈一對外,還加帶一個小花燈,俗稱「引燈」,是引導新婚媳婦早生貴子的意思;婆家接收追燈後,新婦即隨娘家人到娘家去「躲燈」(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歸)。
正月十五的團圓
過年的時候人們更加注重的應該是團圓和喜慶,而不是一些傳統的不好的民俗,如果不允許回自己的家,那我們還可以回什麼地方呢?躲燈其實只是一種以前的傳統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不會有人對於這個有所看中了,畢竟文化也要隨著時代共同進步,最後保留下來的才是真正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