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心意拳簡介和特點

2025-08-08 16:09:08

心意拳是中華武文化和東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心意拳的技擊性很強,它能用頭、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擊打敵方,非常實用,並因此受到國內外武術家的重視和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
 

簡介: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是中國古老文明的體現。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這是一門技擊性很強的古老傳統實戰派拳法。十大真形,其動作簡捷,古樸純真;陰陽互濟,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形神兼備;能快能慢,善顧善打;動靜結合,心意相連,是中華武術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種。十大真形,演練起來,起落鑽翻,束展開合;進退自如,動轉反側,隨心所欲;全身應敵,通體為拳。練到上乘境界,可以縱橫往來,迨形遂影,目不及瞬,真所謂動之不見形,擊之不見影。本書詳細介紹了心意拳的歷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點要領等等。本書內容全面、圖文並茂,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對普及心意拳具有積極的作用。

心意拳淵源:

 據傳心意拳為宋代名將民族英雄嶽飛所創,嶽飛剛毅多謀,勇冠三軍。自幼隨名師周侗習文練武,隨陳廣習刀術、槍術,尤精大槍術。在長期抗金戰鬥中,化槍為拳,訓練將士。此拳剛猛狠毒,奇快無比。意到拳到,變化無窮。實戰中遠可用槍,近則用拳。後嶽飛被害,此拳隨之銷聲匿跡,鮮有所傳。   明未清初,山西姬際可,訪名師於陝西終南山,遇異人指教,授予《嶽武穆拳譜》朝夕研練,盡得其妙,中年時期,因參加抗清復明,隱居少林寺 10 年,傳藝於河南馬學禮,安徽曹繼武。姬際可開宗創派以來,歷經數百年、十餘代人傳承,已形成了龐大的體系。在傳承過程中,因受時間、地域、文化、信仰、宗教、習俗等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比較明晰的、具有廣泛代表的三大主流派。一是以馬學禮為代表的河南心意拳,一是以曹繼武之後的戴隆邦,戴二閭,戴良棟,戴奎為代表的山西祁縣心意拳,三是以戴隆邦,戴二閭之後的李老能,車毅齋,郭雲深等為代表的山西,河北心(形)意拳。各派雖然風格不同,但拳理拳法是一致的,共同據守著一個拳譜:《守洞塵技》、《六合心意古拳譜》。古訓曰:「師傅可以改拳,但絕不以改譜。」,就是心意拳前輩警示後人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傳授中,不致離譜太遠。一代宗師、技擊家王鴻先生,就時常告戒其弟子「字典就是老老師!拳譜就是老老師!不管是誰,資歷有多老,地位有多高,只要其言行不符拳譜,就不是心意拳真正的傳承者,是極其可悲和錯誤的!"   1: 河南馬學禮,回族,洛陽人氏,河南心意拳祖師, 13 歲時每天放羊於廛河中遊「十方院」 遇一隱士(據傳為姬際可)身高八尺,目朗神健,鬚髮皆白,傳授以「神拳」 7 年時間,口傳身授。馬 學禮盡得其傳。一天,姬師祖告訴馬學禮;「我將遠去,你要努力苦練」, 10 年後可到少林寺試功。   馬學禮寒暑春秋,朝夕苦練,心意神志,全身經絡,無不貫通。 10 年後遵師命去少林寺試功,少林老方丈看後頗為滿意,講「我與你師乃為好友,知你必來試功「。馬學禮藝成後,為謀生計,保鏢十年,從未出過差錯。應河南知府邀請,任職府衙都夫 10 年。老年返回家鄉傳授「心意拳」。 從學者甚多,著名者有,張志誠,馬興,馬三元。馬興支脈在洛陽傳承至今,張志誠支脈流傳最廣、如今無論河南、陝西、山西、安徽、上海、香港、珠海等國內外各地心意拳基本都屬於張志誠支系。   河南心意拳一直在部分回民中傳授,擇徒很嚴,發展比較慢,較好的保持了心意拳原有的風貌。動作簡單,功用無窮,定式為樁,動式為拳,內涵豐富。沒有整套的對練和單練套路。心意把、一個動作為一把、 十大形、一個動作為一形。練習時要求;周身協調,內外合一,要求全身上下,一動無有不動,一停無有不停,一合無有不合;在內要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外要求;「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 。 一舉一動要做到全神貫注意念集中,勁力裹含,蓄而後發,發力要有火燒身的靈勁與爆發彈性力。身形六勢要求;一身呈六勢雞腿、龍腰、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六勢合一。一身含五勁踩、撲、裹、束、決五勁合一。束身起,長身落。手隨意發,力隨聲落。起勢快如龍捲風,腳出必定踩中門,發力要剛、猛、狠、毒、快,外似剛猛、實則內柔,周身動作高度協調配合,發力猛而有彈性,動做迅猛而靈活。外形、內意通達、順暢,肢體、氣血強健、柔活。因此。習練心意拳在健身和技擊方面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2:戴氏心意拳發源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戴氏心意拳創始人名戴隆邦,系山西祁縣小韓村人氏,生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於嘉慶十四年(1809),享年89歲,他自幼嗜武,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一絲不苟,在武術世家的薰陶下,學文習武,全面繼承其祖師爺戴伯苗所傳的意拳,得意拳之奧妙,後承姬氏所創心意六合拳,並得曹繼武先生傳授古心意拳,傅山先生傳授內功心法(小周天功),結合各種武術(螳螂,八卦等)創戴氏心意拳。武術界將他尊為戴氏心意拳的開山鼻祖。   戴氏心意拳在祁縣的傳播二百年來,戴隆邦父子及其傳人,本著寧肯失傳也不濫傳的宗旨,傳遞範圍極小。早期只限戴氏直系親屬,後來稍微擴大到同族同姓人士,但為數很少,祁縣人常說:「只聞戴家拳打人,不見戴家人練拳。」戴家高宅深院,習拳在會在公共場所,況家境富豪,不須以教拳養生。並且,戴氏在傳拳時,僅僅是傳以外姓弟子形意拳和少量會意拳,故戴之後,世人皆知有形意拳,而鮮聞心意拳。   在歷史上,山西戴氏心意拳由於受戴氏家族「只傳戴姓,不傳外家」的「家訓」的影響和制約,保持了古樸的拳術風貌。戴氏心意拳傳系主要以劈、鑽、崩、炮、橫五形拳,龍、虎、猴、馬、蛇、雞、燕、鷂、鷹、熊十形拳,烏牛擺頭、狸貓上樹、餓狗撲食、野馬踐槽、靈蛇拔草、金魚抖鱗、鷂子穿林七小形,裹、踐、鑽三拳,崩、背、炮三棍,養、坐、開、閘、砸、豎、射七步丹田功,一至五趟螳螂閘勢捶,挑頂、雲領、展截、裹胯四把,蹲猴勢樁、渾元樁,三才樁、兩儀樁、童子功等功、技、法、式為其拳法的傳承載體。   3:李老能生於1807年,名能,字能然,自號飛羽.河北省深州竇王莊村人,是形意拳的編創者。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廣泛的傳播,近百年來名手輩出。1914年,形意拳家郝恩光東渡日本,教授留日學生,遂把形意拳介紹到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形意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在全國各地都有開展。此外,在東南亞、日本、美國也有形意拳傳習,並有專門團體和刊物。   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鳥臺、鷹、熊)為基本拳法,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山西一些地區有以「站丹田」、「六合式」為基本樁法的。其他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錘、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以刀、槍、劍、棍為主,多以三合、六合、連環、三才等命名。

四個名稱

心意拳,自古就與太極拳和八卦拳並稱為中國上三門拳法。心意拳、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是一個拳種不同的四個名稱。此拳由山西永濟尊村姬龍峰始祖開創以來,歷經四百六十多年的發展,名稱按序有:神拳、守洞神技、無手拳、守洞塵技、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六合拳、五行拳、行意拳、形意拳等名稱。    無論各種名稱的心意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嚴密的師承關係下,一脈相傳,而形成了同一拳種而不同的風格。看各家的師承圖譜,就可以證明這一觀點。正由於歷代傑出人物和傳承風格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修煉方法,以至產生了不同的名稱。綜上所述,心意拳各種不同名稱,都是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各派傑出人物的習武心得而產生的。

心意拳的創立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舊傳有三說:

 

  一曰「 心意拳為印度高僧達摩所創」。相傳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達摩泛海至廣州。武帝聞之,派使者迎其至建業(今南京)。後因話不投機而離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後圓寂。大同元年(535),葬於熊耳山定林寺。達摩死後,始有其傳播武技之說。後來,又有了關於其創立心意拳的傳說。民國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時,天竺僧達摩始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於是北方之強者群起而趨之。今猶有所謂達摩拳、達摩劍等流傳於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云:「達摩所傳者,意在於攝生,而刺擊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譯自梵音,其旨即在於養氣,……寺僧有得其一體者,復興中國固有之武技融會而錯綜之,超逾騰踔,以之勝人。於是始有所謂少林拳者名於世,而去達摩所傳之意亦日愈遠。北宋時有張三丰者,隱武當為皇冠,究心達摩之術者

同类文章

形意拳介紹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中國傳統武術,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同屬內家拳之中。打法多直行直進,與八卦之橫走,太極之中定有顯著之差別.形意拳之短打直進用於戰陣中最為適合,無花俏之招法,長勁亦是最快.兩軍交戰,千軍萬馬中,要能有閃轉騰挪之地不易,只有直行直進,走亦打,打亦走.如黃河之決堤。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拳功夫實戰視頻演示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

形意五行拳及五行連環拳講解

形意拳教學視頻

中國傳統武術經典系列片形意拳上形意拳教學視頻下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和實戰用法

邸國勇形意拳教學八字功講解和實戰用法八字功「八字功」之起收回轉:出勢用雞形,轉身皆虎託,收勢退步橫拳,回身雲者,勢盡而身回也;轉身雲者,至開勢處而身轉也,兩者式同而地異焉。「正門八字功」共有八字訣如下:展:展者,寬之意,即拓張手足也。截:截者,裁也,以裁退敵手也,此節最見身法。裹:裹者,圍裹也,裹敵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

李德印形意拳教學-三體式三體式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樁功練習萬法起於三體式  保持心靜體松

許文慧形意拳教程

許文慧全國傳統武術金獎

武當純陽大功

武當純陽大功武當純陽大功是道家功法之精華,由全真教龍門派二十二代純陽門一代宗師劉理航所傳授,此功法是純陽門的護體防身必須修煉的功法。此功內外雙修,動靜結合,內練五臟六腑,外練筋骨皮,通過長期吸運、閉、噴氣,並配合身體外部、軀幹、四肢的一系列特定動作的鍛鍊和排打,達到卻邪扶正,治傷除病,外可抗擊承打之

形意拳械套路欣賞

形意拳器械套路表演

武當山幾景圖片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裡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