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拳簡介和圖解
2025-08-08 15:57:08
火龍拳是四川具有特色的地方拳種。《四川武術大全》將此歸為黃林派武術。該派主要包括火龍,蹲樁,四平等套路及對練等技術方法。習雲太在《簡明中國武術辭典》一書中對其門派介紹道:「火龍拳是流行於四川成都,德陽等地的一種拳術,包括挨盤,蹲樁,四平拳等各式套路。講究「高用來提手,逢中用破手,單邊用盤手,傷人用箭手。」目前,火龍拳主要流傳於成都,內江和攀枝花等地。由於火龍拳傳人大多居住在成都,所以火龍拳以成都為代表。
目前,綜合火龍拳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認為火龍拳為峨眉山萬年寺旁一道人所創。「道長在深山長期觀察群猴互鬥及蛇獸相搏之態,取猴的機靈和蛇獸的柔猛融入拳中。二是清朝雍正年間,朝廷禁武,通緝天下武林人士。在四川的彭縣九峰山,聚集了一批流亡的武林志士、在山中躲避期間,相互交流和傳授武藝,最後逐步形成獨特風格的拳術、因練武之地有一片銀杏樹,每年秋後葉落滿地金黃色,後人稱為「黃林派」(《四川武術大全》,1987)。三是認為火龍拳可能與四川民間流傳的「火龍舞」有一定的關係(鄒德發,《蹲樁拳》,1985)。
據掌握的材料和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火龍拳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武術拳種。儘管火龍拳的傳說已不能進行更早的歷史證實,但具有清晰記載的傳人大約是在清朝末年。據《四川武術大全》載:「清朝光緒年間,隆昌人劉松雲學得此拳。民國初年,劉松雲將此派拳術傳成都松鷂山,鍾潤生,張海門,鍾敬之等人,至此,黃林派拳術在成都等地廣為流傳。」目前,傅尚勳作為火龍拳的代表人物,正在積極地傳播火龍拳這一優秀的地域藝術。
火龍拳的特點是身捷步靈,多拳少腿,走定相配,拳指結合,柔化脆出,快打巧制。運動中講究腳似形腰柔軟,快速活變步為先,提箭盤破隨機用,柔脆快巧狠當先。
(一)手型
1.箭拳
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第一、二、三節指骨向手心卷握,食指第二、三指骨捲曲附於中指第一指骨上側,拇指扣手食指第一節上。(圖:箭拳)
2. 箭指
中指與食指伸直併攏,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貼於掌心,拇指屈曲在虎口處。(圖:箭指)
3.龍爪
拇指張開,第一指關節微屈,其餘四指微張開,第一、二節指骨稍彎曲,腕關節微內屈。(圖:龍爪)
4. 瓦楞掌 拇指彎曲,貼於虎口,其餘四指併攏,第一節指骨微屈,掌心內凹。(圖:瓦楞掌)
5. 虎爪
指用力張開嗎,第一,二節骨指彎曲,手背屈緊,使掌心凸出(圖:虎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