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與計算那些事 AMD次世代架構解析
2024-12-28 02:27:08
泡泡網顯卡頻道1月6日 作為顯卡來說,AMD的Radeon自HD4000時代以來為遊戲玩家提供了眾多優秀的產品,HD5000/HD6000系列絲毫不輸給NVIDIA同級產品,性能、功能、價格、功耗等各方面表現得都很不錯。對於AMD下代HD7000系列,我們毫不懷疑它在3D遊戲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但作為GPU來說,AMD的產品顯然要遜色很多,不支持物理加速、Stream通用計算性能不如CUDA,支持GPU加速的軟體也屈指可數,這已經成為AMD最大的軟肋,並且成了NVIDIA和NFan們攻擊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保守的AMD終於嘗到了固步自封的苦果:當NVIDIA的CUDA計算課程進入高校學堂、Tesla殺進超級計算市場、Quadro拿下95%的專業卡市場份額之時,AMD的Radeon還只能遊弋在3D遊戲領域,苦守來之不易的半壁江山。
想當年AMD率先提出GPU通用計算的概念,但最終卻在NVIDIA的CUDA手中發揚光大。很多人以為這是AMD收購ATI後自顧不暇的關係,其實根本原因還在於GPU的架構——傳統基於3D圖形處理的GPU不適合於進行大規模並行計算,AMD的GPU擁有恐怖的理論運算能力卻無從釋放。而NVIDIA則從G80時代完成了華麗的轉身,逐步完善了硬體和軟體的協同工作,使得GPU成為高性能計算必不可少的配件。
俗話說的好:苦海無涯、回頭是岸,亡羊補牢、為時不晚。AMD終於在代號為Southern Islands(南方群島)的新一代GPU中,啟用的全新的架構,AMD稱之為「Graphics Core Next」(GCN,次世代圖形核心),並冠以革命性的稱號。這是AMD收購ATI之後的近5年來第一次對GPU架構進行「傷筋動骨」的「手術」,而架構調整的核心內容則是為並行計算優化設計。
那AMD的「次世代圖形核心」相比沿用了五年之久的架構到底有何改進?其並行計算性能相比對手NVIDIA有無優勢?3D遊戲性能會否受到影響呢?本文將為大家做一個全方位的解析,文中會穿插一些3D渲染原理以及顯卡基礎知識,並談談GPU圖形與計算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