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徵文1000字
2025-01-01 01:45:09
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下面小編就來分享2016最新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徵文1000字,歡迎閱讀。
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徵文(一)
長徵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長徵,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託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
1934年10月中旬,他們懷著崇高的理想,懷著一顆赤誠的心,懷著必將解放全中國的信心踏上了徵途,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裡記下了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徵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
在毛主席的詩詞裡,有這樣幾句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是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時,不因自然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紅軍在長徵的過程中,不顧艱難困苦,搶渡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盧定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最終他們勝利了.這是他們的驕傲,更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這,是發生在長徵途中的一個故事――一個十四五歲的紅軍戰士,在長徵途中,因飢餓而暈過去了.這時,又來了一位老紅軍,看見孩子的樣子,先給孩子灌了點水,等醒了之後,把自己僅剩的一點乾糧分一半給孩子吃了,但看孩子還是沒飽,猶豫了一會兒,又把最後一點乾糧給孩子吃了.要上路了,他讓孩子先走,說自己歇會兒,其實他是不行了,沒有了乾糧,沒有了水,死亡就要降臨在他的身上.一不小心,他掉進了泥潭,在掙扎之中,卻愈陷愈深,但他還是不斷的鼓勵自己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人來救他的.可當人們來時,他卻已經只剩腦袋在外面了.人們呼喚著他,可他已經……
這是一個多麼寒心的故事啊.在長徵的過程中,飢餓、寒冷、沼澤、疾病……威脅著每個紅軍指戰員的生命.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沒有了,挖野菜,吃樹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設想,假如我們這代人要是生長在那個時代,該會失去多少人命?
回首向來風雨路,萬裡長徵任疾驅.如果沒有長徵的勝利,哪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哪會有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哪會有我們充滿生機的活力,欣欣向榮、走向富強的今天?
行進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紅色長徵,正像一條蜿蜒二萬五千裡的紅飄帶,以它無與倫比的絢麗,舞過那個年代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過多風多雨的20世紀,飄逸著我們這個民族的嶄新希望.
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鐵流瀉處,哪裡沒有一曲動人的壯歌?
紅軍跨越11個省,所到之處,哪裡沒有滲透著紅軍戰士的熱血?
是什麼力量把中華民族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聚集在一起,他們明知徵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不辭,前僕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長徵精神,弘揚長徵精神.
長徵精神,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將伴隨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
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徵文(二)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天安門廣場上,當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迎向朝陽。那燦爛的五角星上,那鮮豔的紅色裡,似乎還在講述著那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時光回溯,九十五年前,嘉興南湖上,中國革命先驅者將革命的火種種在了勝利的高峰之上——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革命翻開歷史新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此,革命的火焰自高山奔流而下,席捲了整片中華大地。八十年前,革命的火種受到寒風的侵襲,為了革命勝利的希望,一群正值青春戰士,扛起槍枝踏上了那條充滿未知艱險的路——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隨著誦讀聲聲,一幅畫卷緩緩展開。有波濤洶湧的金沙江,有冰冷刺骨的鐵索,有槍聲震天的大渡河!在天地之間,有一條線,在風雪中前進。那是我們的紅軍,那是我們的戰士,他們用腳印丈量了生與死之間的距離,他們用身軀築起中國革命的高塔。
長徵,短短兩字,十二筆畫卻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與汗水揮灑寫下的。那一撇一捺之間,有鐵索橋邊那聲聲悽厲的呼喚,有雪山草地上那陣陣悲切的嗚咽。前面的戰友倒下了,但後面還有戰友在,他們擦乾眼淚,繼續為革命前行!巍峨的雪山埋葬了戰友的身軀,卻掩藏不了他們為國家為革命的滿腔熱血;茫茫沼澤吞噬了他們的軀體,卻消滅不了他們的堅定信念;如雨的子彈奪走了將士們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頑強的精神。那些前輩們,踏著血與淚的步伐,踩出一條兩萬五千裡的英雄之路,從此,華夏大地上有了一條兩萬五千裡的長城——長徵。
曾經,「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紅軍深深的腳印;曾經,這裡傳頌著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傳揚著紅軍長徵的精神。這裡波濤怒號的大渡河;這裡是據守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山峰如箭,直插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就在這裡,就在這艱難險阻之間,我們的戰士,一支穿草鞋的隊伍,走著,前進著,直到踏紅了大半個中國,直到將那紅色踏進了國歌。長徵是一首雄壯、豪邁的歌!如同朝陽與出海面,映照著驚濤波壯,如同夕陽播撒餘光,把日月瑰麗託起;如同風雪鋪蓋大地,更現松柏昂首挺拔。這是我們的戰士,是中國的長徵。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歷史身騎白馬,在噠噠聲中前行。那馬蹄下濺起的水淚,是一個個被歷史銘記的經歷。或許對於與現在的我們來說,長徵更多是一句口號、一個故事、一張歷史書中的黑白插畫。但是,這張圖不會靜止不動。行進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長徵路從黑白插圖間蜿蜒而出,沿著長徵記憶將過去和現在連接在一起。亦如一條蜿蜒兩萬五千裡的紅綢,一起絢麗色彩,舞過飽經滄桑,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過多風多雨的世紀,舞進這個新時代。
回首向來風雨路,萬裡長徵任疾驅。紅軍長徵二萬五千裡,哪一處不是鐵流橫瀉,哪一處沒有戰歌唱響,哪一處沒有熱血播撒?是什麼,讓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險,奮勇向前?那就是長徵精神!是蒼莽山嶺、荒沙大漠、激浪長河間鐫刻的鏗鏘足音,是寒風暴雪中那不倒的錚錚鐵骨。將那打不倒的堅強品格傳遞下去,傳揚開來。一首《長徵》盡述長徵事,不盡長徵情。字裡行間,充滿著中華兒女百折不撓,為國為民之情。正是這些有著如此風骨的中國人,將敵人嚇得落荒而逃,也是他們,將共和國國旗染成紅色,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現在,我們接過祖國發展的重任,肩負重任,走進軍營,更要追憶往昔,銘記歷史,以長徵精神激勵自己,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向著國旗驕傲宣誓,萬裡長徵今猶在,我們依舊能坦坦蕩蕩,大步向前,邁向中國更美好的未來!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