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讀後感作文
2024-12-07 22:31:09
《藍花》讀後感篇一:寶藍的花讀後感!
《寶藍的花》讀後感
《寶藍的花》是林清玄先生的一篇兒童散文,這篇散文嚴格來說是一篇出色的狀物寫景散文,其對景色的刻畫之細緻讓人有種樂此不疲去閱讀的魅力。「寶藍色的蘿蔔花,又是一望無際,心情為之震懾不已,那藍色的蘿蔔花,花形有如蝴蝶,隨風翻飛,藍得像是天空或是大海。」這一段的設想有些天馬行空,從兒童的眼光開始對這一片的蘿蔔花開始展開想像,突然意境大開,一片蘿蔔花怎麼會是大海怎麼會是天空,其想像凸顯的大膽讓人覺得有種孩子的頑皮性。一腔童趣躍然紙上。
「我走入蘿蔔田裡,屏住呼吸,感覺自己快要被一片寶藍色融化了,這時,看見幾隻嫩黃色的蝴蝶正在藍花上飛舞、採蜜,使我有一種天鵝飛翔於藍天的想像。」這一段將自己開始融入情境之中,朦朧地引導我們的開始走向一個審美的角度,開始讓我們學著去審視這片景色的美。但是又顯得並不是那麼深奧,就對意境構成的要素而言採用蝴蝶,蜜蜂等讓孩子們熟悉可以想見的意象構建美的圖畫,再引領孩子去了解,這樣一個情境如何的美,自然這樣的美是讓我們有一種翱翔於藍天的感覺,而且是一隻天鵝。就孩子的角度看,顯然迎合了孩子想像的需要。從文學角度,他有表現了兒童散文的理趣性。
這些審美角度讓孩子在讀的時候逐步深入,從童趣,理趣這個一感性一方面理性的方面發現其中的趣味性,對眼前的景色,林先生給孩子一步一步的臺階引導他們遨遊在幻想的天空,顯然本文的趣味性緊緊扣住孩子喜歡幻想,開始展開,讓人越讀越想讀。
然而,沒有思想中心的文章不稱之為散文,沒有知識性的散文不稱之為兒童散文。本文給孩子傳遞的是什麼樣一個知識呢?這點是讓本人實在喜歡的一點。其實給孩子傳遞知識,不僅僅如現在一些文章傳遞的全是一些科普知識,一個技術上的知識。這種知識使得孩子思想僵硬化。是將孩子完全當做一個儲物袋,講一本又一本的字典,十萬個為什麼塞給孩子。而林先生給孩子傳遞的是一種方式,是一種學習,乃至以後生活的方式。要去思考,只有思考,每一天的生活學習,都是有意義的。自然林先生又沒有那麼故賣關子,讓孩子迷茫。孩子們在幻想的天空遨遊之後,至少得有收穫,得有著陸點。於是林先生,直接告訴了他們的目的地。那就是「惟有尋求美的心和真正的美相撞擊,我們才會在平凡的蘿蔔花上,看見藍寶石、天空與大海的光輝呀!」
簡簡單單地告訴孩子,怎麼樣在一片普普通通的蘿蔔園裡去暢想遨遊的快樂,那就是有尋找美的心,和真正的美。所以要孩子保持那種對美的幻想,開朗的性格。
可以說這篇文章既體現了文章的思想性,又體現了趣味性。既不讓文章膚淺沒有內容,又不至於讓孩子看不懂文章真正的含義。所以我對於本文可以說是樂此不疲的讀了一遍又一遍。
《藍花》讀後感篇二:讀後感
讀《牽手「好習慣」》有感
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李克興校長的《牽手「好習慣」》更加印證了這句話。文中樸實的文字,精練的總結,經典的案例,讓我感同身受,受益匪淺。
兒子今年上一年級,每天爺爺接他回家後,他不寫作業,說是等媽媽回來後寫,一個小時後我下班回家,若不是我再三催促,甚至威逼
,他是不會做到書桌前的。然後我還得坐到旁邊看著、催著、指點著,他還不耐煩。最令我難以容忍的是兒子的字體不工整,他一寫生字我就開始挑刺兒,這兒不好,哪兒不好,我們倆都不讓步,最後都特別的生氣。一個學期過去了,第二學期稍好一些,就這樣我且行且摸索,但效果不太好。
讀到《牽手「好習慣」》中的「獨立完成作業習慣」章節時,我特別喜歡本節中的「海寶問答」,讓我意識到自己只看到孩子的缺點,沒有發現他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現在只要他的字稍有一些進步,甚至是某個筆畫稍好一些,我都及時表揚、鼓勵,他就會更加認真的去寫。
另外我也設計了表格,在獨立完成作業方面,讓孩子能夠實事求是畫紅花、藍花,月末統計,藍花出現五次以下有獎勵。
讀「請爸爸媽媽幫忙」環節,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太愛包辦孩子的作業,做完作業我從沒讓他自己檢查過,認為他太小,不會檢查。
讀「給爸爸媽媽忠告」環節,明白自己捨不得放手,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今後應學著關注「一頭一尾」,牢記「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一二班李聖鈺家長
趙建利
《藍花》讀後感篇三:讀後感
讀後感
————《紅瓦黑瓦》
寒假裡,我讀了曹文軒純美小說系列其中一本《紅瓦黑瓦》,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感觸很深。這本小說是以麻油地為背景,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詩意的描寫了往昔鄉村生活的淳厚風情,細膩地記錄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經事而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曆程。整本書情節起落跌宕、震撼人心,關懷與情意蕩漾在字裡行間。
《紅瓦黑瓦》這本書主要內容講了:在麻油地小鎮後面的一片田野上,有著三幢紅瓦房和三幢黑瓦房,紅瓦房為初中部,黑瓦房為高中部。主人公林冰被父親送進了麻油地中學,從此在紅瓦房的生活開始了。林冰、馬水清、謝百三、劉漢林幾個少男,陶卉、丁玫、夏蓮香幾個少女在紅瓦房的坎坷生活開始了。
在一個宿舍裡,幾個少男遇到了同一個敵人——喬桉。因為床鋪,他們成為了敵人,喬桉換了一個宿舍。但在日後的日子裡,幾個少男被喬桉受盡折磨,因為喬桉是班主任昭其平指定了的本班負責人,喬桉想當班長,可在競選班長失敗後,喬桉更仇恨馬水清和林冰了。在學校的秋忙假裡,林冰和馬水清一起回到馬水清的家,馬水清家的院子裡有兩棵柿子樹,那是馬水清的母親種下的。回校那天,馬水清的爺爺在河邊望著他們倆遠去。過了一段日子,由邵其平帶隊有十幾個人,開始了大串聯。在大串聯中,林冰和陶卉和隊伍走散了。林冰一直喜歡著陶卉,所以林冰和陶卉說話時總會臉紅。過了好幾天,終於
找到了隊伍,走進隊伍,林冰發現丁玫不見了,原來她是跟著王維一去北京了,馬水清喜歡丁玫,所以馬水清不吭聲,過了半個月,大串聯結束了。夏蓮香喜歡藍花,她還喜歡楊文富,這一點讓人不太想得通。劉漢林喜歡夏蓮香,所以他很在意夏蓮香與楊文富的關係。可經過喬桉一批判楊文富的日記後的一大串事情,夏蓮香就開始慢慢討厭楊文富了。後來,林冰當了文藝宣傳隊的樂隊隊長,文藝宣傳隊中也有陶卉。但在這時候,趙一亮深深地映進林冰的記憶牆上。林冰再一次來到吳莊,那時,柿子樹正掛著一樹青果。舒敏,一位小學教師,搬到了馬水清家的西廂房。離走出紅瓦房的時間不多了,是否能上黑瓦房,這還是一個謎。很快,他們畢業了。在過了一個月後,錄取名單已張榜在麻油地中學辦公室外面的大牆上。在紅榜上沒有找到林冰的名字,也沒有劉漢林的名字,他們倆垂頭喪氣的。後來,有人通知林冰去上高中,那人說:「杜長明下臺了,湯莊的那個湯文哺奪了權,將錄取的名單重新審核了一遍,刷下去幾個,又補上來幾個。」邵其平去教初中部,新來了個艾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林冰和喬桉展開了墳場血戰之後,林冰對陶卉似乎變得不太注意了。最後就是:馬水清的爺爺奶奶都過世了,馬水清決定去當兵。
這一本《紅瓦黑瓦》給我的啟示是: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坎坷的地方,有感情、友誼、親情都伴隨著我們人生的成長曆程,我應該克服坎坷的地方,逐漸明白人生的成長旅程。
[藍花讀後感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