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不捨得換臺 重溫巨頭們的廣而告之
2025-01-06 21:18:09
又到周末,上周《大餅臉科技扒》未能如約而至,本周我們繼續約約約!近日,本人被雷軍兩個神曲洗腦無數次,就好比有人在地鐵裡吃榴槤,對!就是這個味兒。
其實,這件事情,本人就有話說了。網上的視頻都是聲稱出自「網友」,至於到底是不是,我們不是中情局,我們不是FBI,我們不是復仇者聯盟,我們更不是柯南,頂多是個「互擼娃」,就沒必要去追究了。
但本人認為雷軍的情商是極高的,即便是被網友開玩笑惡搞,雷軍也沒有一個電話打過去,把人家罵一頓,或者狀告人家,這一點還真像個明星,不對,是大佬。
可大家不要忘了,小米的成功可是因為雷軍是一個營銷好手,不論網上有什麼好壞新聞,雷軍都能借勢而上,真的好流弊。BTW。。。小米官網銷量最好的還是插線板嗎?呵呵。。。
由此,本人在思考,時間往前推幾年,或者是10年,沒有智能機,沒聽說過4G網絡,沒有微博微信營銷,那麼巨頭們是如何來「營銷」自己產品的?對,沒錯,是通過電視廣告。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回顧,那些年我們不願意錯過的科技「廣而告之」。跟我一起來穿越!
??本周主題:捨不得錯過的「廣而告之」??
●●●●注重人文、幸福感的歐美系●●●●●●●●●●●●●●●●●●●●●●●●●●●●●●●●●●●●●
歐美系,我們先從曾經的巨頭諾基亞開始,來看諾基亞比較經典的一則廣告。通過廣告中的手機大家就可以看出來,雖然沒辦法與現在相比,但在當時已是「高科技」,並且通過科技讓人變得幸福,你感受到了嗎?
再來看看iPhone第一代的廣告,iPhone一代並沒有多餘的臺詞,一句「hello」向世界宣布:你好,iPhone來了。
當然,歐美系也一直領跑世界科技,所以,強調科技或者邀請明星大腕兒來代言,也多的是,比如男神貝克漢姆代言的摩託羅拉。
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歐美廠商的廣告,不知道大家看後有什麼想法?本人認為,歐美廠商的廣告,就是這樣,在通過一個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給你帶來滿滿的感動,讓你看了就感覺到這是有個不但注重產品,更注重幸福感的廠商。當然,明星效應不得不說,確實存在,畢竟貝克漢姆不是亞洲人。
雖然誇的有點大,此時此刻應該有很多人準備要噴我。要不,接著看看日韓系?
●●●●注重科技感、時尚感的日韓系●●●●●●●●●●●●●●●●●●●●●●●●●●●●●●●●●●●
日韓系,我們首先來看看日本廠商夏普。夏普早期時代的手機產品還是很不錯的,但是日本廠商的通病「固步自封」,紛紛沒落,最後再好的東西也只能淪為別人的「供貨」,夏普液晶屏幕就是這樣。
接下來看看韓國思密達代表,那肯定就是三星咯。三星手機廣告記得我在上初中、高中的時候,總會從一些bbs裡搜索,因為好多bbs都是韓國明星的粉絲成立的,裡邊有一手的內容。
此前三星的廣告代言人,有點像百事可樂那種群星薈萃的感覺,好多明星大腕兒代言各種產品線的手機,過癮過癮。一句「Digital Exciting Anycall」是多麼多麼的經典,可現在呢?
當然了,日韓系手機廠商的經典廣告還有許多許多,本人找的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廣告或者是熟悉的明星。兩則廣告中,我們不難發現,明星效應肯定在其中,更重要的是科技感跟時尚感,貌似日韓系的廠商比較鍾愛這一特點。
還不夠吧?想吐槽的接著往下看!
●●●●國產系大雜燴 請笑納●●●●●●●●●●●●●●●●●●●●●●●●●●●●●●●●●●●●●●●●●
國產系,範圍就比較廣了,跟時代也有關係,有的廠商從來不打電視廣告,那是因為網際網路發展地位的提升。那麼,代表性的廠商就是小米、魅族了。這倆廠商很少有在電視上做廣告的,但還是被本人挖了出來。
勵志!勵志!再勵志!「你,為發燒而生」,小米在春晚的1分鐘廣告,咱們來看看。
魅族也基本告別了電視廣告,但大家別忘了,魅族是做mp3起家。在上高中的時候,魅族的mp4那叫一個「高端」,能看電影、能聽歌、能看電子書,解決了多少靠手「擼」的不眠之夜。
還有兩家「土豪」廠商,現在依然稱霸各大衛視黃金檔,幾個億的往下砸啊,什麼時候往我這兒砸砸啊?相信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vivo、OPPO。這兩家公司也算是最早把電視廣告做的比較有質感的廠商,畢竟人家有錢,請的都是「外援」。
vivo的宋慧喬,迷倒多少少年啊!
OPPO的小鮮肉,手指一掐,噴你一臉水那都不是事兒。
HTC這個比較「尷尬」的廠商,本人就是要把它歸為國產廠商。其實,HTC的廣告是最接近國際化的,不論是科技感、創意設計,真的比上述幾個好太多太多。
其實,個人覺得國產廠商有錢,但是廣告創意來講的話,確確實實與歐美、日韓差距好大。這樣沒什麼「營養」的廣告,也只能讓你看一遍就想換臺。
●●●●總結●●●●●●●●●●●●●●●●●●●●●●●●●●●●●●●●●●●●●●●●●●●●●●●●●●●
在下向各位賠罪,不該讓我的衣食父母們在周末看「廣告」。但請你相信,這些廣告已經距離我們有一段日子,回想一下逝去的「曾經」,對比一下現在看看自己有什麼改變,也沒什麼不好,就當這些「廣而告之」是個引子吧。
還有一點本人想說說,為什麼歐美、日韓的廣告那麼耐看,而國產廠商的廣告總是這麼令人「嫌棄」,真真是有原因的。我們在金錢、名利、態度以及明星這些「沒營養」的點上側重太多。少了創意,少了感動,這樣只會讓你少了「靈魂」。
或許有些主觀臆斷,各位莫見怪,最後祝大家周末愉快,《大餅臉科技扒》下周見!■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