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冬至吃餃子作文
2024-12-02 14:32:09
【第一篇】
東漢時候,有個名醫,叫張仲景。他的醫術高明,不管什麼病,都能手到病除,人們稱他是醫聖。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那年退休回鄉,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風刺骨,雪花飄飄散。他看到那些為生活奔忙的人,衣著單薄,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很難受。
張仲景回家後,心裡總掛記著那些爛耳朵的人們,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陽找了一塊空地拾只佔棚子,架上衣鍋,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格放在鍋裡煮,等煮好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一隻只耳朵形狀,再放在鍋裡煮。到冬至那天就開張,專門送給傷的人吃。張仲景把這種治傷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吃過以後的人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傷都治好了。以後,每到冬天,張仲景都做「祛寒嬌耳湯」,到冬至那天,送給大家吃,預防和治療凍傷。
巧的是,過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張仲景離開了人世。為了紀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戶戶包餃子吃,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直到現在,有些地方餃子叫做餃耳呢
【第二篇】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每年冬至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夜晚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又稱「冬節」,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在我們溫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前一晚,家家戶戶都要圍坐一起,用雙手搓湯圓叫「冬節圓」,象徵團圓。冬至早上要吃湯圓,吃過「冬節圓」後,你就又大一歲了。所以,你要是問一個溫州人今年多大了,他告訴你吃了湯圓就幾歲了,你可別感到奇怪。因為別的地方都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的,過了除夕才大一歲的。聽媽媽說,她小時候最怕自己冬至沒湯圓吃而長不大。真好笑呀!
【第三篇】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可以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起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擀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子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裡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非常可愛。」
包完餃子後,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於是,媽媽馬上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裡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遊到這兒,一會兒遊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閒地在河裡遊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裡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裡飄向深處。我覺得自己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同,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