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1 02:11:05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園藝種植配套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
背景技術:
大棚種植是一種現代化、科學化的種植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果蔬、花卉種植,經過大棚種植方式得到產量遠高於傳統種植,在花卉、植物、果蔬的生長期間,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定期澆水以及噴灑肥料等,但是目前依然採用傳統人工噴灑的方式,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一旦錯過噴灑的最佳時間,會對它們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傳統的噴灑方式存在噴灑不均勻的問題。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
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用於大棚的噴灑裝置[申請號:201320763187.1],包含有支架,所述支架下部連接承重架,所述承重架上部設置有盛液桶,所述承重架下部設置有行走輪,所述支架設置為升降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設置有橫向水管,所述橫向水管上設置有噴頭,所述橫向水管連接輸送管,所述輸送管的另一端連接設置於盛液桶內的水泵。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傳統的噴藥和授粉方式,噴灑均勻,節省藥液,省工省力。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有技術的部分問題,但是,該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設計不合理,當支架的移動速度變快或變慢時,噴液量依然保持不變,因此會造成部分區域噴液過少或過多,因此存在噴水不均勻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更合理,噴液均勻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包括移動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移動架底部設有車輪,所述的移動架可移動的設置於所述的導軌組件上,所述的移動架上設有能向種植區噴液的噴液機構,所述的移動架上設有能控制噴液機構工作並根據移動架的移動速度改變噴液量的控制機構,所述的噴液機構包括橫杆,所述的橫杆上設有能若干噴頭,所述的噴頭方向豎直向下,每個噴頭分別通過軟管與具有儲液腔的殼體相連,所述的殼體上設有能對儲液腔加壓的按壓泵,所述的控制機構包括與車輪做同步圓周運動的轉動體,所述的轉動體通過連杆與活塞杆相連,所述的活塞杆可升降的穿設於套件內,所述的活塞杆通過按壓板相連,所述的按壓板的一端與移動架轉動連接,所述的按壓板的另一端與活塞杆活動連接,所述的按壓板上設有能作用於所述的按壓泵從而使噴液機構噴液的按壓部。
在上述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中,所述的轉動體包括固定設置在車輪上的柱體。
在上述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中,所述的活塞杆與按壓板之間可拆卸的連接。
在上述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中,所述的移動架包括兩個移動座,所述的移動座之間通過加強筋相連,所述的車輪設置於移動座的底部,所述的移動座之間通過橫杆相連。
在上述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中,任意一個移動座上設有用於放置殼體的放置座。
在上述的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中,所述的按壓板上設有凹部,所述的凹部開口朝向按壓泵。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的優點在於:1、設計更合理,能夠輕鬆對種植區內的花卉進行噴水或噴藥液,結構簡單,操作方便。2、實時的噴液速度隨平移架的移動速度變化,噴液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左視圖。
圖中,移動架1、車輪2、橫杆3、噴液機構4、控制機構5、噴頭6、軟管7、殼體8、按壓泵9、連杆10、活塞杆11、套件12、按壓板13、按壓部14、柱體16、移動座17、加強筋18、放置座19、凹部2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本花卉培育大棚的噴灑裝置包括移動架,所述的移動架1底部設有車輪2,所述的移動架1上設有能向種植區噴液的噴液機構4,所述的移動架1上設有能控制噴液機構4工作並根據移動架1的移動速度改變噴液量的控制機構5,所述的噴液機構4包括橫杆3,所述的橫杆3上設有能若干噴頭6,所述的噴頭方向豎直向下,每個噴頭6分別通過軟管7與具有儲液腔的殼體8相連,殼體上還設有進液口,所述的殼體8上設有能對儲液腔加壓的按壓泵9,所述的控制機構5包括與車輪2做同步圓周運動的轉動體,所述的轉動體通過連杆10與活塞杆11相連,所述的活塞杆11可升降的穿設於套件12內,所述的活塞杆11通過按壓板13相連,所述的按壓板13的一端與移動架1轉動連接,所述的按壓板13的另一端與活塞杆活動連接,所述的按壓板13上設有能作用於所述的按壓泵9從而使噴液機構4噴液的按壓部14。
在本申請中,在平移架1移動的過程中,隨著車輪的轉動帶著柱體做與車輪同步的圓周運動,柱體16帶動活塞杆做往復豎直升降運動,由於按壓板一端與移動架1轉動連接,因此按壓板能夠對按壓泵進行反覆按壓,且按壓的頻率與車輪的轉動速度直接相關,當移動速度變快時,活塞杆升降速度也越快,按壓板的按壓頻率越高,因此噴液的出水量也越大,使用時只需推動平移架即可使噴液機構噴液,而且在橫杆上設有多個噴頭使噴水。
優化方案,所述的按壓板13上設有凹部20,所述的凹部20開口朝向按壓泵9。凹部能使按壓板更好的定位在按壓泵上,不會跑偏。
具體的,在所述的轉動體包括固定設置在車輪2上的柱體16。此外,所述的活塞杆11與按壓板13之間可拆卸的連接,當活塞杆11與按壓板13之間分離時,即使推動平移架,也不會噴液,設計更加符合實際操作。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移動架1包括兩個移動座17,所述的移動座之間通過加強筋18相連,所述的車輪2設置於移動座17的底部,所述的移動座17之間通過橫杆3相連。任意一個移動座17上設有用於放置殼體8的放置座19。
所述的移動架1設置於滑軌組件上,所述的滑軌組件包括若干平行設置的橫向滑道21和豎向滑道22,任意一條橫向滑道21與豎向滑道22之間垂直,通過讓移動架在滑軌組件上滑動,滑行更順暢,操作更省力。
在本實施例中,車輪上的柱體通過連杆10帶動活塞杆11做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按壓板對按壓泵14進行按壓,通過改變單位時間內按壓泵的按壓頻率來改變噴液量,當平移架移動速度變快時,增大噴液量;移動速度變慢時,減小噴液量,從而能夠使整體的噴液量變得均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移動架1、車輪2、橫杆3、噴液機構4、控制機構5、噴頭6、軟管7、殼體8、按壓泵9、連杆10、活塞杆11、套件12、按壓板13、按壓部14、柱體16、移動座17、加強筋18、放置座19、凹部20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