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條碼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2024-04-14 17:36:05 1
1.本實用新型涉及條碼印表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效條碼印表機。
背景技術:
2.條碼印表機列印是以熱為基礎,以碳帶為列印介質完成列印,這種列印方式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可以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實現連續高速列印。
3.申請人在發明之間經過檢索發現中國專利公開了「條碼印表機」,其公開(公告)號為「cn210851711u」,該專利主要通過增加包括列印濃度檢測部、控制器和列印濃度調整部的列印濃度控制裝置,能夠將所述被列印圖像的濃度與預先設定的濃度作比較,根據差值驅動列印濃度調整部作出調整,進而,實現了自動發現並通過調整施加的熱量來進行列印濃度的調整,但是在使用的時候,不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安裝,導致在使用完後不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4.本實用新型內容
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效條碼印表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在使用的時候,不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安裝,導致在使用完後不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更換的問題。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條碼印表機,包括列印箱,所述列印箱上側表面的前後兩側均開設有多個第一凹槽,多個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凹槽內壁的一側均轉動連接有轉動安裝塊,多個所述轉動安裝塊的上側表面均開設有安裝槽,多個所述安裝槽的內部均設置有安裝塊,多個所述安裝塊的左右兩側表面均開設有第二凹槽,多個所述安裝塊的前側表面均開設有第一空腔,多個所述安裝塊上側表面開設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多個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均固定連接有蝸杆,多個所述蝸杆的下端均貫穿第二空腔內壁的下側至第一空腔的內部,多個所述蝸杆的前側表面均嚙合連接有兩個蝸輪,兩個所述蝸輪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雙向絲杆,多個所述雙向絲杆的左右兩端分別貫穿第一空腔內壁的左右兩側至第一凹槽的內部,兩個相對應的所述雙向絲杆的一端共同螺紋連接有第一卡塊,多個所述安裝槽內壁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多個與第一卡塊相匹配的第一卡槽。
7.優選的,多個所述第一凹槽內壁的上下兩側均開設有滑槽,多個所述滑槽的內壁均通過滑塊分別與第一卡塊的上下兩側表面滑動連接。
8.優選的,兩個相對應的所述安裝塊的相對一側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安裝杆,多個所述安裝杆的杆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第二卡塊,多個所述安裝杆的杆壁均套接有存料輥,多個相對應的所述存料輥的內壁均開設有多個與第二卡塊相匹配的第二卡槽。
9.優選的,所述列印箱內壁的前後兩側共同固定連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側表面的四角處均開設有第二凹槽,多個所述第二凹槽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杆,兩個
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杆的上端共同固定連接有壓緊架,兩個所述壓緊架的下側表面均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多個壓紙輪。
10.優選的,兩個所述壓緊架的上側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的內部設置有加熱輥,所述加熱輥的杆壁開設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加熱板。
11.優選的,所述列印箱內壁位於底座的左側均開設有第三凹槽,兩個所述第三凹槽內壁的上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杆,兩個所述伸縮第二電動伸縮杆的下側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二支撐架的內部設置有傳送輥。
12.優選的,所述列印箱的右側表面開設有出紙口,所述出紙口內壁的上側通過第一鉸鏈轉動連接有擋紙板,所述列印箱上側表面的左側通過第二鉸鏈轉動連接有蓋體。
13.優選的,所述列印箱的右側表面的下側固定連接有下支撐架,所述下支撐架的內部設置有收料裝置。
1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15.1、通過設置列印箱、轉動安裝塊、安裝槽、安裝塊、伺服電機、蝸杆、蝸輪、雙向絲杆、第一卡塊、第一卡槽,本實用新型,方便將列印紙和碳帶進行更換,同時對碳帶使用部分進行收集,避免使用後的碳帶不方便進行收集,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對列印紙的兩邊進行壓住,保持列印紙的穩定。
16.2、通過設置第一卡塊,對第一卡塊的移動進行限位,使得第一卡塊在移動的時候更加穩定,通過設置安裝塊、安裝杆、第二卡塊、存料輥、第二卡槽,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安裝,使得列印紙和碳帶可以固定在安裝杆上,同時方便進行更換,通過設置列印箱、底座、第一電動伸縮杆、壓緊架、壓紙輪,對列印紙的兩邊進行壓緊,避免列印紙容易卷邊,通過設置壓緊架、第一支撐架、加熱輥、加熱板,對碳帶進行加熱,使得碳帶上的碳料可以被印在列印紙上。
17.3、通過設置底座、列印箱、第二電動伸縮杆、第二支撐架、傳送輥,對列印紙在進入到底座上的時候進行運輸,同時將列印紙拉直,通過設置列印箱、出紙口、擋紙板、蓋體,對內部裝置進行保護,避免光照影響列印效果,通過設置列印箱、下支撐架、收料裝置,對列印後的列印紙進行收納,避免列印紙的堆積。
附圖說明
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列印箱前側刨面結構示意圖。
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杆右側結構示意圖。
2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存料輥前側刨面結構示意圖。
23.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壓緊架前側刨面結構示意圖。
24.圖中:1、列印箱;2、轉動安裝塊;3、安裝槽;4、安裝塊;5、伺服電機;6、蝸杆;7、蝸輪;8、雙向絲杆;9、第一卡塊;10、第一卡槽;11、安裝杆;12、第二卡塊;13、存料輥;14、第二卡槽;15、底座;16、第一電動伸縮杆;17、壓緊架;18、壓紙輪;19、第一支撐架;20、加熱輥;21、加熱板;22、第二電動伸縮杆;23、第二支撐架;24、傳送輥;25、出紙口; 26、擋紙板;27、
蓋體;28、下支撐架;29、收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2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2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6所示的一種高效條碼印表機,包括列印箱1,列印箱1上側表面的前後兩側均開設有多個第一凹槽,多個相對應的第一凹槽內壁的一側均轉動連接有轉動安裝塊2,多個轉動安裝塊2的上側表面均開設有安裝槽3,多個安裝槽3的內部均設置有安裝塊4,多個安裝塊4的左右兩側表面均開設有第二凹槽,多個安裝塊4的前側表面均開設有第一空腔,多個安裝塊4上側表面開設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5,多個伺服電機5的輸出端均固定連接有蝸杆6,多個蝸杆6的下端均貫穿第二空腔內壁的下側至第一空腔的內部,多個蝸杆6的前側表面均嚙合連接有兩個蝸輪7,兩個蝸輪7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雙向絲杆8,多個雙向絲杆8的左右兩端分別貫穿第一空腔內壁的左右兩側至第一凹槽的內部,兩個相對應的雙向絲杆8的一端共同螺紋連接有第一卡塊9,多個安裝槽3內壁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多個與第一卡塊9相匹配的第一卡槽10,本實用新型,方便將列印紙和碳帶進行更換,同時對碳帶使用部分進行收集,避免使用後的碳帶不方便進行收集,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對列印紙的兩邊進行壓住,保持列印紙的穩定。
27.如圖2、圖4、圖5和圖6所示,多個第一凹槽內壁的上下兩側均開設有滑槽,多個滑槽的內壁均通過滑塊分別與第一卡塊9的上下兩側表面滑動連接,對第一卡塊9的移動進行限位,使得第一卡塊9在移動的時候更加穩定,兩個相對應的安裝塊4的相對一側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安裝杆11,多個安裝杆11的杆壁均固定連接有多個第二卡塊12,多個安裝杆11的杆壁均套接有存料輥13,多個相對應的存料輥13的內壁均開設有多個與第二卡塊12相匹配的第二卡槽14,方便對列印紙和碳帶進行安裝,使得列印紙和碳帶可以固定在安裝杆11上,同時方便進行更換,列印箱1內壁的前後兩側共同固定連接有底座15,底座15上側表面的四角處均開設有第二凹槽,多個第二凹槽的內壁均固定連接有第一電動伸縮杆16,兩個第一電動伸縮杆16的上端共同固定連接有壓緊架17,兩個壓緊架17的下側表面均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多個壓紙輪18,對列印紙的兩邊進行壓緊,避免列印紙容易卷邊。
28.如圖2所示,兩個壓緊架17的上側表面共同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撐架19,第一支撐架19的內部設置有加熱輥20,加熱輥20的杆壁開設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加熱板21,對碳帶進行加熱,使得碳帶上的碳料可以被印在列印紙上,列印箱1內壁位於底座15的左側均開設有第三凹槽,兩個第三凹槽內壁的上側均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杆22,兩個伸縮第二電動伸縮杆22的下側表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撐架23,第二支撐架23的內部設置有傳送輥24,對列印紙在進入到底座15上的時候進行運輸,同時將列印紙拉直。
29.如圖1和圖2所示,列印箱1的右側表面開設有出紙口25,出紙口25內壁的上側通過第一鉸鏈轉動連接有擋紙板26,列印箱1上側表面的左側通過第二鉸鏈轉動連接有蓋體27,對內部裝置進行保護,避免光照影響列印效果,列印箱1的右側表面的下側固定連接有下支撐架28,下支撐架28的內部設置有收料裝置29,對列印後的列印紙進行收納,避免列印紙的
堆積。
30.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裝置的時候,將列印箱1上的蓋體27和擋紙板26打開,通過安裝杆11上的第二卡塊12套在列印紙上存料輥13中的第二卡槽14內,同時將碳帶葉通過存料輥13套在安裝杆11上,將收卷廢碳帶的存料輥13同時安裝在安裝杆11上,分別將碳帶上的安裝杆11安裝在中間的兩個轉動安裝塊2中,將列印紙上的安裝杆11安裝在左側的兩個轉動安裝塊2中,收卷廢碳帶的安裝杆11安裝在右側的兩個轉動安裝塊2中;
31.將安裝杆11上的兩個安裝塊4放入到轉動安裝塊2中的安裝槽3內,同時運作伺服電機5,帶動蝸杆6進行轉動,並且帶動兩個蝸輪7進行轉動,使得兩個雙向絲杆8進行轉動,並且帶動第一卡塊9從第二凹槽中出去進入到第一卡槽10中使得裝置進行固定;
32.將碳帶的一端穿過第一支撐架19下方的加熱輥20與右側的存料輥13進行固定,將列印紙的一端穿過傳送輥24的下方和壓緊架17的下方從出紙口 25中出來,並且關閉擋紙板26,列印紙的一端與下支撐架28上的收料裝置 29進行固定,並且運作第二電動伸縮杆22帶動第二支撐架23向下移動,將傳送輥24調整到與壓緊架17水平的位置,同時運作第一電動伸縮杆16使得壓緊架17下方的壓紙輪18對底座15上列印紙的兩邊壓緊,並且使得加熱輥 20下方的碳帶與列印紙進行緊密接觸,並且關閉蓋體27;
33.需要列印時,運作所有的轉動安裝塊2進行通向轉動,同時運作傳送輥 24和收料裝置29對列印紙進行運輸,並且運作加熱輥20進行轉動,同時對加熱板21進行加熱,使得碳帶上的碳可以印到列印紙上。
34.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