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帶來溫暖,冷漠喪失良知》讀後感
2024-05-04 18:41:06 1
「我需要麵包來餵養我那幾個餓著肚子的孫子,要知道,他們已經兩天沒吃到任何東西了」。這是時任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曾在紐約貧民區的一個法庭旁聽了一樁麵包偷竊案庭審。偷麵包的是一位老太太。在法官問老太太是否願意認罪時,老太太囁嚅著回答的話。當我聽完老師給我們講的《同情帶來溫暖,冷漠喪失良知》故事後,老太太囁嚅著回答的話在我的腦海中久久迴蕩。是啊,有良知的人一定會有同情心。
人們常說道德是基本的善。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見到善事就一定去做,日積月累,在思想上養成行善習慣,那麼良心就彰顯出來了。人們在社會關係中形成的規範包括法律規範和道德規範,人們在為人處世中體現出的履行規範的程度是受自己良心支配的,那位紐約市長的拉古迪亞之所以從旁聽席上站起身,脫下自己的帽子,往裡面放進10美元,然後面向旁聽席上的人說:「現在,請每個人另交50美分的罰金,這是我們為我們的冷漠所付的費用,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老祖母去偷麵包來餵養孫子的城市與社區。」而在場的每個人都默默地捐出50美分,這都是人的同情心在發現。我們常常將心中的撲滿良知拿出來晃一晃,看看我們在裡面存放了多少,不僅能在道德行為上給我們以指引,更能在做人處世方面給我們以警醒,督促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善良同情心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能力。同情心是靠後天學習和修煉的。有這樣一句話:懷揣美好前行,一直有同情心,就會幸福。捫心自問,你能做到善良嗎?真正做到一直有同情心了嗎?同情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品質,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等等都是同情心的表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