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殺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機的製作方法
2024-04-09 01:22: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榨油機,具體為一種具有殺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機,屬於壓榨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榨油機就是指藉助於機械外力的作用,通過提高溫度,激活油分子,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機器。可分為家用榨油機、水壓機制油機、螺旋制油機、新型液壓榨油機、高效精濾榨油機、全自動榨油機。針對目前市場現有的家用榨油機存在一下缺陷:工作效率低、結構複雜、渣餅清理不便,不能一定程度適應不同種類的壓榨食品使用,且不具有消毒殺菌功能。
為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一種家用榨油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殺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殺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機,包括機座、驅動機構、餵料鬥和兩個支撐座,連接電路,所述機座的上表面兩側固定安裝設有兩個支撐座,兩個支撐座之間安裝設有榨膛,榨膛的底部與其平行安裝設有油箱,油箱的正面一側設有出油口,且油箱與榨膛之間通過油管連通,驅動機構設於榨膛一側的支撐座側面上,且驅動機構包括電機、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餵料鬥呈倒錐形狀安裝設於榨膛頂部一側,榨膛的正面活動安裝設於平開門。所述餵料鬥下端安裝有帶氣泵的臭氧發生器,所述餵料鬥內壁設有若干臭氧噴口與臭氧發生器的臭氧出口連接,所述餵料鬥內壁上部有紫外線殺菌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電機輸出端的連接軸連接主動齒輪,主動齒輪嚙合連接從動齒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榨膛呈圓柱形橫向安裝內部為空腔結構,且榨膛內部安裝設於上壓輥和下壓輥,上壓輥和下壓輥兩端與榨膛的內壁轉動連接且設於軸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上壓輥一端的連接軸上安裝設於調節機構,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手輪和螺杆,調節螺杆頂端與調節手輪固定連接且與榨膛螺紋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主動齒輪與上壓輥的連接軸驅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榨膛內的雙驅動壓輥配合整個的驅動機構不僅能夠實現對食品的壓榨,同時能夠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設備的工作效率,通過調節機構配合上壓輥和下壓輥能夠實現對不同食品的壓榨,能夠擴大設備的使用範圍,結構簡單,渣餅清除方便。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臭氧及紫外線燈對食品殺菌功能。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榨膛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示意圖。
圖中:1-機座,2-榨膛,21-平開門,3-驅動機構,31-電機,32-主動齒輪,33-從動齒輪,4-餵料鬥,5-卸料插板,6-油箱,7-出油口,8-支撐座,9-上壓輥,10-下壓輥,11-調節機構,12-臭氧發生器,13-臭氧噴口,14-紫外線殺菌 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一種具有殺菌功能的家用榨油機,包括機座1、驅動機構3、餵料鬥4和兩個支撐座8、連接電路,所述機座1的上表面兩側固定安裝設有兩個支撐座8,兩個支撐座8之間安裝設有榨膛2,榨膛2的底部與其平行安裝設有油箱6,油箱6的正面一側設有出油口7,且油箱6與榨膛2之間通過油管連通,驅動機構3設於榨膛2一側的支撐座8側面上,且驅動機構3包括電機31、主動齒輪32和從動齒輪33,餵料鬥4呈倒錐形狀安裝設於榨膛2頂部一側,榨膛2的正面活動安裝設於平開門21。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該家用榨油機,電機31輸出端的連接軸連接主動齒輪32,主動齒輪32嚙合連接從動齒輪33,所述榨膛2呈圓柱形橫向安裝內部為空腔結構,且榨膛2內部安裝設於上壓輥9和下壓輥10,上壓輥9和下壓輥10兩端與榨膛2的內壁轉動連接且設於軸承,上壓輥9一端的連接軸上安裝設於調節機構11,調節機構11包括調節手輪和螺杆,調節螺杆頂端與調節手輪固定連接且與榨膛2螺紋連接,所述主動齒輪32與上壓輥9的連接軸驅動連接,通過榨膛2內的雙驅動壓輥配合整個的驅動機構3不僅能夠實現對食品的壓榨,同時能夠一定程度的提高了設備的工作效率,通過調節機構11配合上壓輥9和下壓輥10能夠實現對不同食品的壓榨,能夠擴大設備的使用範圍,結構簡單,渣餅清除方便。
工作原理:壓榨食品倒入餵料鬥2內通過卸料板6控制其流量進入榨膛2內,通過電機31帶動主動齒輪32配合從動齒輪33能夠實現上壓輥9與下壓輥10之間的逆向旋轉,壓榨食品在上壓輥9與下壓輥10之間的高速摩擦和擠壓過程中實現出油,壓榨後的油通過油管進入油箱6,榨膛2內部的渣餅通過打 開平開門21對其進行清理。
實施例2
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餵料鬥4下端安裝有帶氣泵的臭氧發生器12,所述餵料鬥4內壁設有若干臭氧噴口13與臭氧發生器12的臭氧出口連接。所述餵料鬥4內壁上部有紫外線殺菌燈14。臭氧發生器與紫外線殺菌燈通過導線與外電連接。紫外線殺菌燈14可以用透明塑料包裹。
帶氣泵的臭氧發生器,是指臭氧發生器中裝有氣泵,其作用是將臭氧輸出。臭氧噴口13可以把餵料鬥4內壁設計成雙層,外層有若干孔隙。臭氧從孔隙輸出。當食物投入餵料鬥,受到紫外線殺菌燈照射及臭氧消毒,保證食口衛生安全。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