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機生物肥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4-09 07:20:05 1
本發明屬於肥料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有機生物肥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我國目前在農業生產用肥方面大多施用單一有機肥、複合肥、有機無機混合肥。由於在土地上長期大量施用無機肥料、高濃度化肥等,不但造成了土壤微量元素的下降土壤肥力保持效果差、土壤整體質量下降,並且也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特別是水汙染。現有技術中,2015年11月19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1410358775.6的發明中,提出了一種生物有機肥料的方法,該方法是將有機酸、秸稈、微量元素、磷酸一銨、鉬酸銨、聚丙烯、醯胺、花生殼粗粉、茶籽殼、炭粒、微生物菌劑、過磷酸鈣、草炭、氯化鉀按照一定的配比比例混合製備而得。但是該方法存在對改良土壤能力不佳、長期施用會造成土壤潛育化以及養分虧缺等缺陷。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避免土壤大規模潛育化、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機生物肥料。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以下
發明內容:一種有機生物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秸稈粉末30~55份,膨潤土20~35份,微生物菌劑15~30份,微量元素10~25份,過磷酸鈣8~17份,腐殖酸3~7份,芽孢桿菌菌液2~5份,表面活性劑1~5份,粘合劑0~3份。優選的,上述殺蟲飼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秸稈粉末40份,膨潤土30份,微生物菌劑27份,微量元素20份,過磷酸鈣16份,腐殖酸7份,芽孢桿菌菌液4份,表面活性劑2份,粘合劑1份。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有機生物肥料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步驟一,將原料混合均勻;步驟二,第一次發酵:混合原料在4~7天內溫度上升至55~80℃,溫度達到80℃後進行持續時間為3~5小時的發酵,之後得到發酵溫度控制在45~65℃,發酵期為10~22天;步驟三,第二次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發酵,發酵期為7~15天,溫度為30~43℃,發酵期間要進行翻拋,翻拋的次數為每天至少一次,每次翻拋持續的時間為2~3.5小時;步驟四,將發酵後的肥料混合物進行過目篩分,攪拌均勻後,烘乾,即得成品。為了方便使用,飼料為粉末狀或顆粒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避免土壤大規模潛育化,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機生物肥料,無汙染無公害,製作工序簡單,有效促進作物產量的提高,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取秸稈粉末3000g,膨潤土2000g,微生物菌劑1500g,微量元素1000g,過磷酸鈣800g,腐殖酸300g,芽孢桿菌菌液200g,表面活性劑100g,粘合劑100g,進行充分攪拌均勻;將攪拌後的原料混合物分來年兩個個階段進行發酵,第一次發酵,混合原料在5天內溫度上升至70℃,溫度達到70℃後進行持續時間為5小時的發酵,之後得到發酵溫度控制在45℃,發酵期為20天;然後進行第二次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發酵,發酵期為10天,溫度為35℃,發酵期間要進行翻拋,每天進行2次翻拋,每次翻拋持續的時間為3.5個小時;第二次發酵結束後,將發酵後的混合原料再次攪拌均勻後進行過目篩分;最後,烘乾,造粒,製得本發明的粉末狀有機生物肥料。實施例2取秸稈粉末5500g,膨潤土3500g,微生物菌劑3000g,微量元素2500g,過磷酸鈣1700g,腐殖酸700g,芽孢桿菌菌液500g,表面活性劑500g,粘合劑300g,充分攪拌均勻;將攪拌後的原料混合物分來年兩個個階段進行發酵,第一次發酵,混合原料在7天內溫度上升至80℃,溫度達到80℃後進行持續時間為3小時的發酵,之後得到發酵溫度控制在65℃,發酵期為15天;然後進行第二次發酵,經過第一次發酵後立即進行第二次發酵,發酵期為7天,溫度為43℃,發酵期間進行每天3次的翻拋,每次翻拋持續的時間為2個小時;將發酵後的肥料混合物進行拌充分攪拌均勻,過目篩分;最後,將攪拌均勻後的肥料混合物進行烘乾,造粒,製得本發明的顆粒狀肥料。實施例3為檢測本發明的有機生物肥料的效果,發明人在海拔為350米、土壤肥力如下的耕作區進行試驗,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土質數值pH值6.45有機質%0.15陽離子交換量mol(+)/kg19.5氨氮mg/kg11磷mg/kg8.5鉀mg/kg9.3本申請人以水稻種植為實施對象,以下是施用常規化肥與施用本發明實施例1中的有機生物肥料後的效果比較。施用常規化肥施用本發明的肥料pH值6.76.90有機質%5766陽離子交換量mol(+)/kg21.526.5氨氮mg/kg15.022.0鉀mg/kg10.313.5磷mg/kg11.513.5產量kg/畝460525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