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簡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嶽陽樓記》傳世於今
2024-04-28 16:41:07 1
,大家肯定知道,他是北宋人,其著作《嶽陽樓記》是我們很多人的苦主,文中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傳誦千年。其實除了是文學家外,範仲淹還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為北宋朝廷盡心竭力,最後在上任的途中因病逝世,年六十四,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看看。
一、範仲淹簡介
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所處時代的皇帝是宋仁宗趙禎。範仲淹27歲考中進士,25年間歷任多職,後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宋夏戰爭爆發後,範仲淹奉旨上前線,鎮守邊境,最終迫使西夏議和;後來範仲淹因推行新政改革失敗而自請出京,最後在上任的途中因病逝世,年六十四。
1、家境貧寒,考中進士
範仲淹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他出生次年父親就死了,因為家境貧寒,母親就抱著4歲的範仲淹改嫁長山朱氏,範仲淹也因此改名為朱說。1011年,範仲淹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傷感不要,毅然辭別母親,到應天府求學,拜師戚同文門下,數年寒窗苦讀後,範仲淹於1015年以「朱說」之名,考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
2、官途及政治生涯
因為沒有考中前幾名,範仲淹沒有在京城任官,而是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因為有了朝廷俸祿,範仲淹便把母親接來奉養。1017年,範仲淹升官為文林郎、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也就是這時候範仲淹就認祖歸宗,將名字「朱說」改回為範仲淹。之後20多年裡,範仲淹又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但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1040年,宋夏戰爭爆發,範仲淹奉旨前往西北前線,鎮守邊境,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之後經過他的一系列手段,使得邊境局勢大為改觀,最終迫使西夏議和,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1043年,範仲淹入朝任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在任期間他對當下的新政不斷提出改革,可惜改革最終失敗,範仲淹自請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1052年,範仲淹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二、範仲淹怎麼死的
1052年,範仲淹從青州趕往潁州就任,他本來就生著病,最後在趕路的途中病死,年六十四,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葬於河南洛陽縣尹樊裡萬安山下。範仲淹文武兼備,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說到這,包拯不得不提,在範仲淹改革失敗後,收下爛攤子的就是包拯,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