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與流程
2024-04-14 23:26:05
1.本發明涉及導電玻璃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2.早期用於幕牆廣告、公交車站、智能標識等是採用亞克力版面加上管燈實現顯示功能,但是此種方式存在清晰度差,傳統燈管能耗高,亞克力版面在室外光照和風吹雨淋下會很快出現老化,並且亞克力版面表面被磕到、碰到易出現損壞的問題。同時導電玻璃也是玻璃製品,因此在破碎後會形成條狀尖銳的玻璃碎屑,存在有劃傷人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以保證導電玻璃的安全性。
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包括步驟:
5.s1、將原片玻璃進行切割;
6.s2、切割完成的玻璃進行磨邊後清洗;
7.s3、採用絲網印刷在玻璃上按照電路圖形印刷導電複合材料,並進行加熱固化;
8.s4、將固化完成的玻璃送入熱處理段中進行加熱至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
9.s5、加熱後的玻璃進入淬火段進行冷卻;
10.s6、淬火後的玻璃進入冷卻段降溫至室溫;
11.所述淬火段以吹氣冷卻的方式對玻璃的兩端面急冷降溫,且所述吹氣冷卻的吹掃區域全覆蓋玻璃。
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一、使用雙室往返對流爐加熱能使玻璃可均勻受熱,可最大限度防止玻璃變形拉伸,保護電路的精準性,杜絕此類問題;
13.二、淬火段分為急冷段與中壓段,急冷段採用風孔式風柵,使玻璃快速均勻急速淬冷並直接通過急冷段,保證玻璃平整度;中壓段採用風刀式風柵,對玻璃進行往返式二次均勻淬冷,對玻璃風斑明顯問題進行改善。也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勻壓應力,而內部則形成張應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進而當玻璃在遭受撞擊破碎時,會形成鈍角的顆粒狀碎屑,可以減少劃傷人的風險。
附圖說明
14.圖1為使用本發明提供的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受到撞擊時的破碎紋理;
具體實施方式
15.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16.本發明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
17.包括步驟:
18.s1、將原片玻璃進行切割;
19.s2、切割完成的玻璃進行磨邊後清洗;
20.s3、採用絲網印刷在玻璃上按照電路圖形印刷導電複合材料,並進行加熱固化;
21.s4、將固化完成的玻璃送入熱處理段中進行加熱至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
22.s5、加熱後的玻璃進入淬火段進行冷卻;
23.s6、淬火後的玻璃進入冷卻段降溫至室溫;
24.所述淬火段以吹氣冷卻的方式對玻璃的兩端面急冷降溫,且所述吹氣冷卻的吹掃區域全覆蓋玻璃。
25.從上述描述可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一、使用雙室往返對流爐加熱能使玻璃可均勻受熱,可最大限度防止玻璃變形拉伸,保護電路的精準性,杜絕此類問題;
26.二、淬火段分為急冷段與中壓段,急冷段採用風孔式風柵,使玻璃快速均勻急速淬冷並直接通過急冷段,保證玻璃平整度;中壓段採用風刀式風柵,對玻璃進行往返式二次均勻淬冷,對玻璃風斑明顯問題進行改善。也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勻壓應力,而內部則形成張應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進而當玻璃在遭受撞擊破碎時,會形成鈍角的顆粒狀碎屑,可以減少劃傷人的風險。
27.進一步地,所述熱處理段包括預熱段和加熱段,所述預熱段的溫度為650℃至670℃。
28.由上述描述可知,將熱處理段分為預熱段和加熱段,由預熱段先對玻璃和玻璃上的印刷電路進行預加熱,以便於後續加熱段對玻璃的加熱。
29.進一步地,所述加熱段分為作用於玻璃上端面的上部加熱區和作用於玻璃下端面的底部加熱區,所述上部加熱區溫度大於底部加熱區溫度。
30.由上述描述可知,由於玻璃吸熱大部分是從爐內陶瓷棍吸取,會使得玻璃下端面的溫度上升快與玻璃上端面的溫度上升,因此上部加熱區溫度大於底部加熱區溫度,這樣能夠保證玻璃吸熱平衡。
31.進一步地,所述上部加熱區的溫度為675℃至700℃,所述底部加熱區的溫度為670℃至695℃。
32.由上述描述可知,確保玻璃和玻璃上印刷的電路在熱處理段能被加熱至接近軟化溫度。
33.進一步地,所述淬火段分為沿玻璃行進方向依次為急冷段和中壓段,所述急冷段採用風孔式風柵,所述中壓段採用風刀式風柵。
34.進一步地,所述風孔式風柵的風刀上出風處設有孔形的出風孔;所述風刀式風柵的風刀上出風處設有條形的出風縫。
35.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急冷段的風孔式風柵,使玻璃快速均勻急速淬冷並直接通過急冷段,保證玻璃平整度;利用中壓段的風刀式風柵對玻璃進行往返式二次均勻淬冷,對玻璃風斑明顯問題進行改善。也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勻壓應力,而內部則形成張應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進而當玻璃在遭受撞擊破碎時,會形成鈍角的顆粒狀碎屑,可以減少劃傷人的風險。
36.進一步地,所述風孔式風柵的風嘴和風刀式風柵的風嘴至玻璃最接近的一端面距離為15mm至70mm。
37.進一步地,根據玻璃鋼化冷卻完成後的平直度、碎片、應力來調整風嘴至玻璃的距離。
38.由上述描述可知,以確保風嘴作業吹出的風能夠達到預期的降溫效果。
39.進一步地,所述吹氣冷卻的風壓為1000pa至2500pa。
40.由上述描述可知,以確保吹氣冷卻的風壓能夠達到預期的降溫效果。
41.本發明一種導電玻璃的鋼化製造方法的應用場景:在需生產導電玻璃時,採用絲網印刷將電路印刷至玻璃表面,將玻璃送入熱處理段中進行加熱至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然後再將加熱好的玻璃送入淬火段以吹氣冷卻的方式對玻璃的兩端面急冷降溫,使玻璃表面形成均勻壓應力,而內部則形成張應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進而當玻璃在遭受撞擊破碎時,會形成鈍角的顆粒狀碎屑,可以減少劃傷人的風險。
42.實施例一
43.由於加熱會使玻璃產生變形拉伸,為保護電路的精準型,將熱處理段設置成預熱段和加熱段,玻璃以往返位移的方式在熱處理段中加熱至軟化溫度,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長具體如下:
44.表一
[0045][0046]
表二
[0047]
玻璃厚度預熱時間s加熱時間s6mm1201158mm16516010mm20520012mm24524015mm305300
[0048]
玻璃完成加熱後,會送入淬火段進行急冷降溫,淬火段分為急冷段與中壓段,急冷段採用風孔式風柵,使玻璃快速均勻急速淬冷並直接通過急冷段,保證玻璃平整度,工作時,急冷風壓從出風孔吹出。其風刀設有固定式、相同大小的出風孔,故該出風孔大小不能調節。中壓段採用風刀式風柵,玻璃以往返位移的方式在淬火段進行急冷降溫,工作時,急冷風壓從出風縫吹出。其風刀設有固定式的出風縫,故該出風縫大小不能調節。玻璃完成一
次往返的位移量為5000mm,並且玻璃長度必須小於位移量250mm以上。淬火後的玻璃進入冷卻段降溫至室溫;淬火段和冷卻段風壓和風嘴至玻璃端面距離具體如下:
[0049]
表三
[0050][0051]
如圖1所示經過本發明的鋼化製造方法生產出的電玻璃在受到撞擊時的破碎紋理碎片小,安全係數高。
[005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