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4-04-15 13:36:05 2
1.本實用新型涉及石墨電極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
背景技術:
2.石墨電極是指以石油焦、瀝青焦為骨料,煤瀝青為黏結劑,經過原料煅燒、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燒、浸漬、石墨化和機械加工而製成的一種耐高溫石墨質導電材料。
3.目前石墨電極在加工過程中,通常都會使用到加工模具,用來對原料進行加工定型,而傳統的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結構單一,無法實現石墨電極成型後的自動脫模,因此影響加工效率的問題,並且還會影響脫模安全性,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
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具有便捷脫模的功能,解決了傳統模具加工時人工脫模繁瑣以及安全性低的問題。
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6.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包括裝置底座,所述裝置底座的頂端內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模座,所述模座的內側滑動連接有模具底板,所述限位座的底端設有滑動連接於裝置底座頂端內側的活動板,所述模具底板和活動板通過兩個連接組件進行連接,所述活動板的底端設有位於裝置底座底端內側的傳動組件,所述裝置底座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傳動組件連接的步進電機。
7.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裝置底座的上表面四角處分別固定連接有支架,四個所述支架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頂板,所述頂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液壓缸,四個所述支架之間通過導軌滑動連接有下壓板,所述液壓缸的輸出端貫穿頂板與下壓板頂端固定連接。
8.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彈簧,所述彈簧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墊套,頂端所述墊套與模具底板固定連接,底端所述墊套與活動板固定連接。
9.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傳動組件包括固定連接於活動板下表面的連接塊,所述裝置底座的內側轉動連接有雙向絲杆,所述雙向絲杆的一端貫穿裝置底座並與步進電機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所述雙向絲杆的兩端分別螺紋安裝有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頂端通過二號連接座轉動連接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頂端與一號連接座轉動連接。
10.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彈簧的外側設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滑動連接於墊套內側。
11.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模具底板的外側四周分別與模座的四周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限位座的內側開設有方孔。
12.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兩個所述活動塊的底端均設有限位導軌,所述限位導軌固定連接於裝置底座的底端內壁上。
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設置的模具底板、活動板和限位座,便於該裝置在使用過
程中,通過連接組件將模具底板和活動板進行連接,並使兩者分別位於限位座的上下兩端,當模具底板下表面與限位座上表面貼合時可以進行原料的塑性,當塑性完成後通過傳動組件帶動模具底板向上移動將工件推出,從而便捷實現工件的脫模,保證石墨電極加工過程中的脫模安全性。
15.2、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設置的支架、頂板和下壓板,便於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液壓缸輸出端帶動下壓板向下移動將模座頂端密封並擠壓,從而更加穩定的實現模座內的擠壓成型。
附圖說明
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模座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連接座的結構示意圖;
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雙向絲杆的結構示意圖;
20.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墊套剖視的結構示意圖。
21.附圖標記說明:
22.1、裝置底座;2、模座;3、限位座;4、步進電機;5、支架;6、頂板;7、液壓缸;8、下壓板;9、模具底板;10、活動板;11、彈簧;12、墊套;13、連接塊;14、一號連接座;15、支撐杆;16、二號連接座;17、活動塊;18、雙向絲杆;19、限位杆;20、限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24.實施例:
25.如圖1-圖5所示,一種石墨電極加工模具,包括裝置底座1,裝置底座1的頂端內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座3,限位座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模座2,模座2的內側滑動連接有模具底板9,限位座3的底端設有滑動連接於裝置底座1頂端內側的活動板10,模具底板9和活動板10通過兩個連接組件進行連接,活動板10的底端設有位於裝置底座1底端內側的傳動組件,裝置底座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與傳動組件連接的步進電機4。
26.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7.首先將限位座3安裝在裝置底座1的頂端內側,接著將模座2安裝在限位座3的上表面,然後將模具底板9滑動安裝在模座2的內側限位座3的頂端,將活動板10通過連接組件安裝在模具底板9以及限位座3的底端,並將活動板10通過傳動組件與步進電機4固定連接,當原料需要進行加工時,首先通過步進電機4帶動模具底板9與限位座3上表面貼合,此時可以倒入原料進行加工塑性,當塑性完成後啟動步進電機4帶動活動板10,最後通過連接組件帶動模具底板9 向上移動完成對工件的脫模,保證石墨電極加工過程中的脫模安全性。
28.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裝置底座1的上表面四角處分別固定連接有支架5,四個支架5的頂端均固定連接有頂板6,頂板6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液壓缸7,四個支架5之間通過導軌滑動連接有下壓板8,液壓缸7的輸出端貫穿頂板6與下壓板8頂端固定連接。
29.通過四個支架5將頂板6安裝在模座2的頂端,然後將下壓板8 滑動安裝在四個支架5之間,最後通過液壓缸7推動下壓板8穩定的向下移動進行模座2內原料的擠壓成型。
30.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連接組件包括彈簧11,彈簧11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墊套12,頂端墊套12與模具底板9 固定連接,底端墊套12與活動板10固定連接。
31.通過彈簧11和墊套12可以實現模具底板9和活動板10之間的連接的同時,也賦予了模具底板9和限位座3之間存在一個緩衝空間,避免下壓板8的直接擠壓影響模座2以及模具底板9使用壽命的問題。
32.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傳動組件包括固定連接於活動板10下表面的連接塊13,裝置底座1的內側轉動連接有雙向絲杆18,雙向絲杆18的一端貫穿裝置底座1並與步進電機4的輸出端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雙向絲杆18的兩端分別螺紋安裝有活動塊17,活動塊17的頂端通過二號連接座16轉動連接有支撐杆15,支撐杆15的頂端與一號連接座14轉動連接。
33.通過步進電機4的正反轉動可以帶動雙向絲杆18正反轉動,雙向絲杆18的轉動可以帶動兩個活動塊17相對移動,也可以帶動兩個活動塊17相背離移動,當兩個活動塊17相對移動時,分別通過二號連接座16帶動支撐杆15在一號連接座14的限位作用下推動連接塊 13向上移動,連接塊13帶動活動板10向上移動,反之兩個活動塊 17相背離移動帶動活動板10向下移動。
34.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彈簧11的外側設有限位杆 19,限位杆19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限位塊20,限位塊20滑動連接於墊套12內側。
35.通過在彈簧11內側設有限位杆19,然後將限位杆19的兩端分別通過限位塊20滑動連接於墊套12的內側,從而可以保證模具底板 9和活動板10不會脫離連接並保證移動穩定性。
36.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模具底板9的外側四周分別與模座2的四周內壁緊密貼合,限位座3的內側開設有方孔。
37.通過模具底板9外側四周分別與模座2的四周內壁緊密貼合,保證了模具底板9與模座2之間的連接緊密性,通過方孔可以實現連接組件的連接以及移動。
38.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兩個活動塊17的底端均設有限位導軌,限位導軌固定連接於裝置底座1的底端內壁上。
39.通過限位導軌將活動塊17滑動連接於裝置底座1的底端內壁上,從而保證了兩個活動塊17在螺紋推動下的穩定移動。
40.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