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關於驚蟄的作文
2024-06-19 12:56:06 1
第一篇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第二篇
春節的假期真是飛快,轉眼已接近尾聲。
閒暇時,翻看日曆,想著日子離自己生日不遠了。卻驀地看到兩個字——驚蟄。繼而那首詩騰空而出: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蜇各潛駭,草木更橫舒。這便是驚蟄了。饒有興趣,我也想趁這最後的假期,外出走走,順便找尋一下驚蟄的氣息。
雖是剛剛過完年,街上的店鋪陸陸續續都開門了。只是行人甚少,想來也是,畢竟春寒料峭。可如今天氣甚好,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我便循著往常的小徑,踩著初春的陽光,溜到了郊外。
陽光鋪灑開來,到處都是金燦燦的一片。長長的鐵軌在遠方與藍天相接,煞是美麗。睡了一冬的麥田在陽光的沐浴中也睜開了眼,朦朦朧朧的綠和燦燦的黃相融,像一幅油彩畫。只是麥田裡幾所突兀的白房子,顯得格格不入。說是幾所,其實也只一間,是那種鋼板搭成的可移動的房屋。我忽然想起,奶奶說,年前省政府下達命令拆遷。我們這一路挨著國道的人家全都遭了殃,說是要賠償,其實都是先拆再賠,那些人到現在還沒拿到什麼錢呢。抬頭,仔細看那白房子,屋外亂七八糟的東西扔在田地裡,七零八落的腳印在麥田裡踩出一條小徑來。周遭的麥子都東倒西歪的,身子慘黃。心中不免有些涼,這麼冷的天,住在這破房子裡能暖活嗎?我邊想邊走,「撲撲騰騰」眼前掠過一群麻雀,竟都落在了那白屋子上,想來是我驚嚇到了它們。
陽光一點點昏暗下去,郊外便冷了些。林林總總的樹倒是不少,可惜都還沒有驚蟄的氣息。清湯掛麵,一排排站在那裡,似一幅斑駁蒼老的畫卷,枝枝交錯,凌亂時光。我,則像是穿越其中的過客。路過白房子,忍不住怔了幾秒,黃昏的陽光斜過樹林,鋪在屋頂上,恍惚,有童話中的美麗。
沿著小徑返家,來時愉悅的心情早就一掃而光。不知不覺已走在街上。其實,如今的街道早不同於以前了。以前一切都是井井有條,各家各戶,不管是人家還是店鋪,都是一片繁榮的景象,晚上,萬家燈火齊亮,自是一種道不出的韻味。而今,這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記憶中了。街道依舊在,只是殘敗不堪,離家半年返鄉的學子再見家鄉時竟都怔住了——像經歷了地震一般,到處都是殘瓦廢墟,荒涼之境不堪入目。早已沒了萬家燈火,不知那些曾點亮燈火的人如今又在何方?
挪著步子,在樓下聽到喘息聲,不由得心生懼意。卻還是上前一步,看了究竟,是個衣衫襤褸的老人家,在牆角裡瑟縮。一股寒意從腳底貫穿心底,我慌忙回家。奶奶剛做成了飯,我便盛了一碗,拿了幾個熱饅頭,送下樓去,奶奶的吆喝聲沒能阻擋住我的腳步,嘴裡只是應著「馬上就回」。我找到那位老人家,便把熱湯熱饅頭遞了過去,老人家張了張嘴,卻沒發出聲,抓著饅頭便狼吞虎咽。我仔細打量著,老人家穿的是一雙破了的鞋,隱約可以看到凍得發紫的腳趾;只穿了一條破了好幾個洞的棉褲,露出的白色絲綿早已烏黑一片;捧著碗的手粗糙不堪,黑乎乎的,卻明顯有凍傷的痕跡;頭髮像枯死的樹杈,看上去像歷經幾個世紀的荒蕪。那雙眼眸中,有恐懼,有茫然,亦有更多不知名的辛酸。
老人家抬頭看了看我,把碗遞了過來。皸裂乾燥的嘴唇突然咧開,給我一個憨厚的笑容,隨之而來的,還有嘴唇上觸目驚心的紅。我愣住,那抹鮮豔的紅與他暗紅色的嘴唇極不相稱,明明是暖色,卻讓我感到觸手可及的冰冷。接過碗,準備離開,扭頭,對老人家說:「老人家,晚點我再過來找您。」說完,便大步離開了。
回家,奶奶問我幹嘛去了,我也沒隱瞞。奶奶嘆了幾口氣,「趕明兒,我再給他送點吃的。」奶奶心善,這我知道。我試探著問了一下:「奶奶,可不可以把我們家的舊被子……?」還沒說完,便被奶奶打斷了:「我們家哪有那麼多舊被子?一個討飯的,給他幾口吃的就行了。」我識趣地沒有說下去,想來也是,奶奶平時那樣節儉,怎麼會送一床被子給一個陌生人呢?我只能另外琢磨辦法了,總不能讓老人家凍著,再凍下去怕是要出人命了。
天色很快暗了下去,黑夜漫過大地,爬上天空。吃過飯,奶奶便去睡覺了。過了好一會兒,我躡手躡腳拿了幾件自己的舊衣服下了樓去。黑漆漆的一片,我是循著喘息聲走了過去。老人家顯然凍得睡不著,我急忙把懷裡的衣服遞了過去,看老人家蓋好以後才離開。仰起臉,猛然發現頭頂的星空,我卻突然有想哭的衝動。我不知道這世上究竟有多少這樣的老人家,我的綿薄之力又究竟能幫多少人。轉身,老人家已經合上了眼眸,星光下,他粗糙的皮膚上掠過一絲異樣的光芒。
睡夢中,我夢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郊外的麥田上有越來越多的白房子……
早晨,被奶奶叫醒之後,便洗漱吃飯了。吃完飯奶奶拿了些東西便下樓了,不一會兒,又小聲嘀咕著回來了:「哪有你說的什麼老人家啊,樓下沒人。」我也疑惑起來,怎麼可能,昨晚還在那兒,不會是去別的地方了吧。也沒多想,離開學的日子不遠了,我打算專心應付作業,但老人的面容在腦海中遲遲揮之不去。我想,說不定過幾天他會再回來的,只能希望好心人照顧一下他了。
一轉眼,開學的時間便到了。心中一驚,想起馬上就要驚蟄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天氣也逐漸轉暖,但棉衣還是穿著,畢竟乍暖還寒。
開學一周期間,竟然來了場春雪,雪竟還不小,洋洋灑灑,同學們很喜歡這樣的天氣。我亦喜歡雪,不過這次突然想起了那位老人家。那是無可奈何的悲涼,時光婆娑,敵不過世間百態,人情冷暖。
回家那天,拆遷工作仍在繼續,一路都是廢墟。想起,正是驚蟄。
樓下依然沒有老人家的身影。回到家,聽奶奶話家常:「知道嗎?前幾天下雪凍死個人,就死在隔壁街上,是個老乞丐,聽說身上穿的花花綠綠的……」我腦袋裡「嗡」的一聲,什麼都聽不見了……
迎春花開了,明豔動人。
驚蟄——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驚而出走,震為雷,故曰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