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外婆家的作文精選
2024-06-12 00:39:06 1
篇一:外婆家
我認為,世間最美的地方,不過是我外婆家吧!
——題記
一陣輕風拂過我的臉頰。抬起頭,望向身旁的那顆無名大樹,那一片已泛黃的樹葉,似乎不忍心離開它「母親」的懷抱,在那搖搖晃晃的即將飄下。終究,還是抵擋不住他的宿命,又是一陣輕風,它不甘的緩緩的從「母親」的懷抱中脫離,打著旋的落下,飄在了我的腳下。一切,是那麼安逸,那麼平靜。秋,不知不覺中已經向我走來。
回家已有了一陣子了,閒來無事的我走在這田間小路。兩邊儘是一望無際的稻海,金燦燦的。不時有幾隻叫不上名的鳥雀飛過。在夕陽下,一切都是那麼的唯美。呼吸著那一陣陣被秋風送來的稻香,令人不忍離開。
我的腳步可不會停止,前面的美景還在等待著我,我可不想錯過。畢竟,夕陽是那麼短暫。
外婆家是一棟我認為比較古老的建築,因為有一排瓦房,很純正的江南風。讓我體會著江南小鎮的感覺。
外婆家的正門口,左右分居著兩顆百年老歪脖子樹,聽外公說的,他小的時候樹就這麼大了。可能樹是會通靈的吧。他們的分支向著外婆家生長的。所以,夏天在我外婆家煞是涼爽。門口小路的對面是一個池塘,大小剛剛好。外婆總是在那裡洗菜或洗衣服。我認為不是那麼乾淨,可是從來沒說過。讓我奇怪的是,吃了那水洗的菜,沒有人生過病哦!而此時的池塘裡,映著那落日。鴨兒們似乎也不想破壞如此美的景色吧,一個個都在池塘邊伸著脖子在那「看著」沒有下水去「遊泳」。我沉浸在這一副落日圖中,幾家的煙囪已飄起了白煙,婦人們忙著給家人準備晚飯吧。這等景色,或許只有江南的小鄉村裡才能看到吧!
濡染,我感覺有東西在腳邊。哦,原來是小黑啊。它拱了拱我的腳,似乎在提醒我什麼,轉頭我看到了剛做完農活的外婆,在夕陽下披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從那邊回家。我急忙上去幫外婆拿了鋤具。在夕陽下,伴著外婆沿著池塘邊的小路往家走。
陪外婆回家送了鋤具,我又一次走向了田間小路,一邊走著,一邊想著什麼。就這樣,我的思緒越飄越遠,越飄越遠……
我本生活在一個很大的都市,那裡沒有這麼美的太陽,沒有稻田,亦沒有這種瓦房。有的是灰色的天空,有的是高樓大廈,有的是散發著怪味的人造池塘。在這裡,人們都是那麼淳樸。沒有城市裡的喧鬧,沒有那車水馬龍,亦沒有那人與人為了利益的勾心鬥角。有的是安逸,有的是甜蜜。這感覺,或許只有外婆家才能讓我感受到吧!
當我們在喧鬧的城市裡生活了那麼久,我們是否發現我們是去了我們本該有的東西呢?我們丟失了多少,改變了多少,我們是否也該回到那屬於我們自己的故土,回到那最初的地方。享受一下真正的生活,去讓自己的靈魂去放個假。去思考一下我們的人生,去品味一下人生的樂趣。才發現,這裡的生活是那麼美好!
外婆家,我的靈魂補給站。外婆家,我最初的地方。外婆家,我的夢。
篇二:外婆家的低碳生活
過年了,我到外婆家拜年。
外婆家在農村裡,這是一個恬靜的小山村,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一走進外婆家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綠色,一個長長的花壇僅靠著圍牆,花壇裡種滿了綠油油的青菜。說不定你還能看見外婆拎著竹籃,把青菜放進竹籃裡,正要去小溪裡去洗呢!
環顧小院,你還會發現外婆家的屋簷下放著兩隻大水缸。看到這兒,你肯定會感到很奇怪,著兩隻大水缸是幹什麼的呀?原來,這是外公用來「借水」的缸。每當下雨的時候,屋簷上的水就會順著下水管流到水缸裡。外公就用缸裡的水澆花、澆果樹、衝馬桶……走廊上,放著一隻垃圾桶,這是一隻用廢舊油漆桶做成的。每當垃圾桶盛滿了,外公就會把垃圾挑到山上,當做果樹的肥料。
不知不覺中,傳來一股香氣。沒錯,那一定是外婆在燒菜了。順著香氣走進廚房,外婆正在灶上忙乎呢!你以為外婆在用煤氣灶燒菜吧,那就大錯特錯了。外婆很少使用煤氣灶,她用的最多的是用枯枝作燃料的柴火灶。外婆能燒出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來。在柴火灶的旁邊,還有一個不鏽鋼做成的開水爐。開水爐像一隻小鍋爐,也是用果樹的枯枝作燃料的,一下子就能燒五六壺開水呢!
晚飯的時候,我發現筷子跟市場上的不太一樣,細細的、長長的,還帶有點粗糙。這不用說了,肯定是外公的傑作了。
有一次,我對拿著竹籃正要去街上的外公說:「外公,你們有不是沒錢,幹嘛還這麼節約呀!」外公笑嘻嘻地說:「家裡的這幾隻竹籃抵得上幾千隻塑膠袋呢!我們這樣做,既環保,又節約,還可以避免對食物的汙染呢!」
原來,外婆家的生活就是低碳生活呀!
篇三:外婆家的變化
金秋時節,天氣宜人,正逢國慶佳節,我們全家去看望我的外婆。外婆今年已是七十多歲了,但耳聰目明,身體非常健康。外婆最快樂的時候就是逢年過節時兒女們帶著孩子從全國各地回到老家,一大家子二十幾個人歡聚一堂。這不,外婆拎著滿籃子的蝦蟹魚鮮回來又在開心地和鄰居們打招呼,老遠就能聽到她老人家那爽朗的笑。
外婆家遠在浙江嘉興的一個水鎮,過去交通十分不便。從上海到外婆家,要坐火車換輪船,早上從家裡出發,到達外婆家已是下午三四點鐘。由於我特別會暈車暈船,所以媽媽每年去看望外婆一次,而我要兩三年才能去一次。今天,舅舅開車來接我們時已是上午十點,還說外婆在等我們吃中飯,來得及嗎?我有點不大相信。我們坐上Buck麵包車,一會兒就上了A4高速公路,再走東西大道,啊,僅僅一個小時就到了!
在我的記憶中,從輪船碼頭上來,穿過鋪著青石板的老街,走過一條窄窄長長的小巷,便是外婆的家。那是靠著河邊的三間老房,粉牆黛瓦。沿著河的木窗軒敞著,懸著竹簾,你可能會覺得極有風致,古典又浪漫,可現實生活是:廚房和客廳在一起,煤球爐裡的煤氣瀰漫開來,讓外公不停地咳嗽;家裡沒有衛生間,外婆每天要拎著馬桶去倒;雨季發大水,河水灌進屋裡,老家具散發著難聞的黴味……。最讓外婆發愁的是,節日裡兒女們都回來時,這麼多人怎麼住?所以外婆經常念叨:「唉!什麼時候能換大一點的房子,就好了!」今年,外婆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古鎮改造,老人家搬進了新樓房。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漂亮小洋房,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尖尖的屋頂如同西方童話裡的城堡。走進竹籬笆圍起來的大院子,桂花樹金桂飄香,石榴樹果實纍纍,花壇裡萬紫千紅的菊花綻放著笑臉,小白貓在太陽底下懶懶地睡覺……。跨進客廳,寬敞明亮,廚房和衛生間乾淨整潔,煤氣、自來水、抽水馬桶一應俱全,最讓外婆滿意的是,她給每個子女都能留一間房。外婆樂得合不攏嘴。
站在外婆家的三層樓頂,抬頭眺望,映入眼帘的是滬杭高速公路、蘇嘉乍高速公路、東西大道,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不遠處,是一片菱場的文水漾,年輕的姑娘們坐在菱桶裡採菱,鮮豔的衣衫掩映在菱花碧水中。河塘邊,有一大片的草地,是兒童樂園和老人健身區。每天早晨,外婆就到那兒去早鍛鍊。看著這麼美麗的花園小樓,你絕對想不到,這裡原來只有幾間低矮茅屋,住著衣衫襤褸的外鄉人。搬進新房子,住在花園裡,外婆的身體越來越好,精神爽朗。她笑呵呵地對我們說:「改革開放可真好啊!小鎮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出行越來越方便。聽說,軌道交通修好後,從上海到這裡只要半小時。到時,你們可要每個禮拜回來喔,最好早出晚歸,天天來陪我老太婆,哈哈哈……」
聽著外婆爽朗的歡笑,我不覺感慨萬分。是啊,從外婆家的變化,我看到我們故老的中華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啊祖國,萬歲!這是你,這是我,這是華夏兒女的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