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常用穴位有哪些,三伏天艾灸適應症有哪些
2024-06-11 23:04:06 1
三伏天最適合冬病夏治了,而三伏灸正是幫助我們預防冬季疾病的好方法。那麼三伏灸可治療哪些疾病呢?三伏灸常用穴位是什麼呢?下面為你公布三伏灸常用穴位有哪些,三伏天艾灸適應症有哪些。
三伏灸常用穴位有哪些
1.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裡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裡、消化疾病首選足三裡。
一次一個穴位不少於10分鐘,如果身體差,氣血差的那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按摩後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觀察,如果堅持灸足三裡10日,你會感覺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飯香了,面色紅潤了。
2.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慾,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於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
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洩、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4.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尤其是對於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本文出自排行榜123網。
點擊下一頁查看三伏灸適應症
聲明:《三伏灸常用穴位有哪些,三伏天艾灸適應症有哪些》一文由排行榜123網註冊用戶 滔滔人生 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可在,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