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徵文400字
2024-06-21 21:17:49 2
【篇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那是媽媽對我的諄諄教誨。
一年級時,記得有一次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照著,一絲風都沒有,只有知了在樹上叫個不停。我正在家中津津有味的吃飯,把飯米粒撒了一桌,奶奶嘲諷我說:「你的嘴下有個洞呀,瞧!都把飯米粒撒了一桌了!」我聽了不以為然地說:「不就是幾粒米嗎,多大的事啊!大不了吃完飯我把桌子打掃乾淨。」奶奶嚴肅地說:「孩子,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呀。」媽媽接著語重心長地說:「《憫農》這首詩你還記得嗎?誰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假設全國每人每天掉一粒米,一餐就掉13億粒大米,合計起來是32500千克,一年就是1200萬千克大米,足可養活3.5萬人呢。如果每人像你一樣一頓就掉這麼多,那該浪費多少糧食啊!」「噢」。聽了媽媽算了這筆帳,我嘴巴圓成了O字形,似乎明白了許多。這時我腦海裡閃過一幕幕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畫面:春天,他們悉心播種;炎炎夏日,他們治蟲,施肥;金秋時節,他們汗流浹背地收割。黑紅的臉龐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想到這兒,我感到非常羞愧。
從此以後,我吃飯時格外小心,再也不掉飯米粒了。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篇二】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挨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挨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而且,在長徵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饑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人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