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作文:《建黨偉業》觀後感
2024-06-18 07:09:06 1
【篇一:《建黨偉業》觀後感】
進入19世紀中葉,由於封建統治腐敗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
電影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當孫中山馬上就要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我為他而感到自豪,對未來充滿期望。當宋教仁被刺客殺死時,我恨得牙齒直痒痒。當袁世凱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了國家的利益,秘密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我恨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當蔣介石扮成醫護人員刺殺光復會成員陶成章時,我們為革命黨內部派系鬥爭的嚴重後果而擔憂。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可以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鬥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在拒絕《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時說的那些話:「尊敬的各位代表: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我很憤怒!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痛的一天!」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五四運動,畫面和音樂都挺震撼;我被北大「新文化與舊文化」的激辯場景所感動,被「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所被深深的震撼,甚至熱血沸騰當學生們湧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
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用血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看到這時我的心裡又痛恨,又激動。心想,既然學生都出來了,為什麼這些警察還要無動於衷。這部電影的最後,是他們在船上開完會,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呢一刻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要愛國愛黨,不叛國,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效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建黨偉業》觀後感】
《建黨偉業》我覺得拍得非常不錯,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幾乎參與其中的每個人,如毛澤東、孫中山、胡適、袁世凱-----等等,都是可以單獨寫一部電影了,要把如此眾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個小時內說清楚,其實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劇中人物形象豐滿的不多,但歷史事件述說著非常清楚例如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以及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苦苦尋求救國之路的歷程,
是《建黨偉業》濃墨刻畫的另一條主線,劉燁演著毛澤東確實不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著青年毛澤東初到北大,雖頗有鄉下人進城的感覺,但他熱愛先進知識的那股幹勁兒與一心為國的思想就似乎已經註定了後來的一切,作文《建黨偉業》觀後感。他聽胡適講課時與胡適的對話,總會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他與楊開慧的愛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讓人想起這一家的結局,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了太多的貢獻與犧牲。
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先進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適、辜鴻銘等國學大師為首的保守思想的辯論和衝突,是《建黨偉業》寫著很精彩的第二條主線,
馮遠徵演出了陳獨秀特有的領袖魅力,看完《建黨偉業》,你會覺得,沒有陳獨秀,可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這樣順利。
《建黨偉業》這個標題可以說是突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大事,看後的第一感覺是電影裡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較模糊。當然了電影脈絡還是十分清晰,可能是這部電影本身涉及的內容太多太雜,跟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件大事緊密相聯的歷史事件太多了有關,如果交代不詳細,可能會適得其反。跟大多數電影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的故事太多,
實際上很多電影從頭到尾就一個故事,你想讓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從這個角度講,本篇的導演以及編劇,要把一切做到完美確實難度很大,用一部電影把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交代清楚,讓觀眾們滿意,恐怕還需要努力。
然後就是尊重歷史事實。跟很多歷史題材的電影一樣,怎麼樣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都是比較棘手的難題。《建黨偉業》真的是有獨到之處,我相信應該是不會有觀眾質疑電影的內容脫離歷史事實了。我們曾經看到的歷史題材方面的電影,尤其是歷史比較久遠一點,有的真的是胡編亂造的,跟原來的歷史估計沒什麼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題目以外。我覺得,這方面一定要把好關,給觀眾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歷史的東西,歪曲了,會害人的,影響孩子教育的。
最後的想法是我們是幸福的。曾經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周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如果有那是什麼?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鬥。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弔膽的輾轉流亡、饑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