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白露習俗作文
2024-05-30 02:43:06 1
【篇一】白露米酒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於山下,名曰『程酒』,獻同也。」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淥於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製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製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裡,裝壇待喝。如製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製),然後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於入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誌》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杳閒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裡,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裡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於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裡酒店裡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篇二】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並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後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並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鬆、舒適、吸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