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作文800字
2024-08-02 16:03:10 2
導語:故鄉水土養育了我們,它好比我們的母親一般。在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有一種鄉情,小編整理有關故鄉情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故鄉情
有句俗話說得好: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任何人對故鄉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深藏在心底,濃濃的又淡淡的,揮之不去,這就是故鄉情。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是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
仿佛霧裡的揮手離別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每當我讀起時,記憶如潮水般湧上來,浸溫了我的夢境。我沒有忘記,我永遠的故鄉。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那時家裡很貧困,吃`穿`用,樣樣都窘迫。但大子然卻給了許多精神補償。
春天,當柳樹剛剛長出嫩嫩的小黃芽時,我們幾個孩子便跑到村邊的小樹林裡削柳笛。我們像小猴似的爬上樹,拆下幾根光滑的柳條,有小刀到截成段,輕輕一扭,抽出又白又嫩的水心,一隻柳笛就成了,柳笛一響,連那樹上的小鳥也會叫得更翠,更好聽見!於是我們歡呼著,跳躍著,在春的懷抱裡盡情玩耍,好像整個村莊、整個原野、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夏天的中午,我們坐在水塘邊的石頭邊,垂柳輕輕撫弄著我們的頭髮,碧水微微撓著我們的光腳,如在仙境。「知了」像是不歇氣兒的歌唱著。有時天氣悶熱得讓人不舒服,八成要下雨。然而雨過天晴空氣更加清鮮。水塘上飛動著無數的綠頭、紅翅膀的大蜻蜓;水塘裡遊動著雪白的鵝群,美極了!
秋天,我們鑽進生生的玉米地裡,那早熟的大棒子,胖鼓鼓的,黃髮紅髮褪了色,有的侵露出一排整齊的玉齒、金牙,令人想到燒嫩棒子的誘人清香。但那種美味是不能隨便享受的,
大人見了會說我們糟蹋糧食。當時,孩子們會忍不住偷偷的掰來棒穗。那泌人心脾的玉米香,使你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
晚上,池塘的蛙鳴和院牆邊蟈蟈的叫聲,更增添了農村夜的寧靜。
初冬,當白揚樹的葉子徐徐飄落的時侯,我們又在盼望著另一個春天……
一份眷戀,一份相念,構成那延續在我前世、今生和來世的鄉愁。遠方有悠閒的山歌響起,不用遠眺,也可以想像出那連綿群峰中孤立的村莊,有善良的村民抒懷傾唱。
抬頭遠遠看去,一隻雄鷹在高空盤旋,遙遠的群峰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不再需要什麼。在浸透中我感到自己早就是故鄉的一草一木或著一峰一巒。啊,故鄉,你是我成長的搖籃,是你教會我熱愛大自然,熱愛故土——這就是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基礎。
第二篇:故鄉情
打小到現在,我就一直居住在那個老地方。十多年過去,我見證著我家周圍的變化。有人說它閉塞髒亂,於是鄰居不斷變換著;有人說它環境優美,於是紛紛買房遷來。這便是我家的住所——煤史村。
煤史村座落在火車站鐵路線北側,據說以前因煤渣堆積地而得名。拾荒人,越聚越多,漸漸就搭棚居住了下來。所以,當這裡後來蓋大量新房時,破舊的老房子似乎在述說著歷史,展示著歷史,與新房同時豎立在同一片藍天下。說它髒,是因為舊房裡住著的人,喜歡用煤生火,即使有液化氣,用得也不多。於是這些家家戶戶到處是廢棄的煤渣,路上隨處可見,十分髒亂。
煤史村的亂是道路。每到下雨天,原本凹凸不平的路面就積滿了水。汽車、自行車行駛過去,便濺起泥漿,路人惟恐來不及躲閃,紛紛遠離;而那些舊房子裡的小孩,就聚集在水坑邊扔石子,看見行人被濺,就壞壞地笑著。這兒大都是外來人口,說著各種各樣的雜亂話。修車、賣油條等等各種各樣的攤販應有盡有。而路邊似乎成了垃圾站,人們肆無忌憚地把吃完的瓜皮果殼隨手一扔。
終於沒過幾年,這裡通了公共汽車。馬路也變寬了許多。這裡居住的人,也好象一下子改變了許多。公共汽車,也好象把新的空氣,一起帶了進來。漸漸地,這些年來,有人說它開始變美了。
說它美,現在的煤史村已經看不出舊模樣了。寬闊的道路、蔚藍的天空、綠化優美的小區、還有那30層高拔的樓宇……,一切都變了!環境變好了,空氣清新了,居民也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晚上,彩燈四射,流光溢彩。不遠處,新火車站客運大樓已露出雄偉身姿。
我生長於此,成長於此,我感受到它的變化。我更加愛著我的故鄉。
第三篇:故鄉情
故鄉水土養育了我們,它好比我們的母親一般。在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裡都有一種鄉情,這並不亞於親情。或許這種鄉情只有遠在千裡的有力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吧!
幾年前,我跟隨父母離開了那個兒時的樂園--故鄉,千裡迢迢來到這裡。在這裡的幾年,無論運到什麼開心或難過的事,總是會勾起我對故鄉的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假,每到節日時,思鄉之情就愈烈,歸鄉之情也愈急切。離開故鄉已經那麼多年了,但是故鄉的種種卻至今記憶猶新。
依稀記得,剛邁入校園的稚嫩孩童,滿懷著激動與興奮。六七歲,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天真而又傻得可愛。進入校園一切都覺得新奇,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竟沒有給我帶來一點膽怯,想到今後要在這裡讀書,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竟然覺得無比自豪,從學校回家的路上,我像一隻快樂的鳥兒,嘰嘰喳喳的唱著專屬我的歌謠。
依稀記得,在那冰天雪地的隆冬時節,人們都躲在屋子裡不敢出來,我們這一群活潑、不甘寂寞的孩子可受不了了。瞞著媽媽,偷偷的溜出來,個個都穿的像個企鵝,手和鼻子都凍的紅嘟嘟的,鼻子裡冒著白煙,大家看著別人可愛的摸樣,然後一起相視而笑,拿著雪團互相擲著,每個人身上都沾滿了白雪,活像個雪人。
依稀記得,故鄉的豐收時節,田野裡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黃色。最令我們小朋友喜歡的就數玉米了,看著那玉米,就像看到那香甜的爆米花一樣,不禁流起了口水。這時節,也是蟲兒的盛期。最好玩的遊戲當然是到田野裡去捉蟋蟀,然後用狗尾草串起來,比賽誰捉的最多。
依稀記得,那碧綠的田野,綠茵的草地,曲折的羊腸小徑,春夏秋冬都換衣裳的環境,那些兒時的傻事,我們一起哭過,一起笑過的場景。
原來,我們對故鄉是那麼的依戀,如嬰兒依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般。在此之前,我也曾讀過那些文人騷客關於思鄉的文章,總覺得他們是誇大事實。但現在看來,卻是感同身受。無論我們將來走多遠,故鄉永遠是我們停泊休息的港灣,是我們心底最深的眷戀。
第四篇:故鄉情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故鄉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出故鄉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故鄉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陝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馬蹄形盆地,素稱南陽盆地。
。
故鄉是個人傑物靈的地方,古有四聖,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商聖範蠡,科聖張衡。這四人,是故鄉的名片。
故鄉有著它獨特的風光。「一山一水一恐龍」大概是最準確的概括了。故鄉的「一山」指的是內鄉寶天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一水」指的是淅川丹江,被國家確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一恐龍」指的是西峽恐龍蛋化石群,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無不讓每個南陽人引以自豪。
故鄉也曾經是漢代的古都,也是漢光帝劉秀的故鄉,漢光帝劉秀曾在這裡建立過都城。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鐘,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諡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
故鄉也很注重科技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南陽決策層審時度勢,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了「科技興宛,教育為本」的經濟發展戰略。在「科教興宛」大旗引領下,「十五」期間,全市共實施科技計劃1365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由2001年的39.8%增長到2005年的44.6%,應用性科技成果推廣率達到60%以上。我市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全國8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之一,被中國林科院、農科院確定為「科技興林示範市」、「科技興農」示範市。
這就是我的故鄉—南陽,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山水風光秀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