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傳承【精選】
2024-07-10 18:19:46
深夜,重巒疊嶂的關山黑漆漆的,只有一處小山包上閃爍著火光。火光裡,一位黑不溜秋的漢子,正滿頭大汗地往土窯裡不停地送柴草……這個正在燒磚瓦的漢子就是查必祥。已經連續燒了六天六夜,還有一天一夜就可封窯了。夜,越來越深,濃黑的窯煙嗆得查必祥不停地咳嗽。
忽然,一聲痛苦的悶哼驚醒了夢鄉中的女兒,查連敏翻身下床,火速奔到屋後的瓦窯。她驚呆了:父親因實在太睏倦,撲進了火裡,左手整個手掌全是火泡,疼痛難耐的父親正用冷水往手上淋。
查連敏的母親也趕來了,拿來了鹽水給他塗抹後,準備扶他回家休息。他甩開妻子說:「養傷重要,還是孩子讀書重要?這個時候我怎能離開瓦窯?」說著就要繼續燒窯。查連敏知道父親一向倔強,這個時候勸他回屋等於徒勞,她對父親說:「爸,我留下來幫你,你在旁邊休息指導把關,我來燒窯!」查必祥這才默默地點頭。不知過了多久,查必祥靠在瓦窯邊的土埂上睡著了。
這個難忘的夜晚,是1987年的一個秋夜,連同父親深深地定格在了查連敏的腦海。那時,查連敏的父親47歲,是個月薪30元的民辦教師。
貴州省安龍縣永和鎮(現萬峰湖鎮)拉然溝村,村前是咆哮的南盤江,村後是巍巍的關山,阻隔了這一帶上百名孩子求學的願望。查必祥7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鎮上的姑父家就近上學,好不容易上完初中,因家裡窮,只能回到關山種地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成為關山一帶惟一的「文化人」。
查必祥勞作之餘,常坐在土丘上,望著山裡失學的孩子一群群地當「放牛娃」,不禁黯然神傷。轉眼到了1975年秋天,他的女兒查連敏7歲了,到了入學的年齡,可是到哪兒上學呢?到鎮上有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女兒根本吃不消。幾夜輾轉難眠之後,一個夢想在查必祥的心裡升起:自己辦學,讓女兒和山裡的孩子都能上學!
村頭有一間閒置的豬圈,查必祥將它打掃乾淨後作為教室,沒有課桌,他搬來石頭壘起來,再搭上木板便是。女兒是他的第一個學生,後來陸續有家長送孩子來入學,開學第一周後就有了二十多個孩子,他就在潮溼陰暗擁擠的豬圈裡給孩子們上課。
寒來暑往,查必祥在那豬圈裡把女兒和數十名山裡的孩子送出了大山。1987年,豬圈房已破爛不堪、搖搖欲墜。查必祥決定自己動手修建學校。他不分白天黑夜,發瘋似的挖泥做坯、築窯燒。
沒有工匠錢,查必祥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拗地賣掉家裡那匹趕場、搞生產馱東西用的騾子。
在門前的一塊自留地上,查必祥每天和工匠們一起忙到天黑;因過度勞累,他患上了癆病。查連敏看在眼裡,心裡有說不出的疼,她不明白:父親為什麼對辦學這麼痴情,別人都不管的事自己要攬來管?經過多天的辛勞,3間九十多平方米的瓦木結構校舍終於聳立起來了,學生又雀躍般地蜂擁而來,人數從23人增加到八十多人。
查必祥每天天沒亮就到地裡幹農活,再趕回來給孩子們上課,一至六年級,他採用複式教學,上了一個年級又去上另一個年級,每個年級每天五節課,他一節也不少。
有一次,因為過度勞累,查必祥昏倒在講臺上。查連敏把父親扶起來,又給他餵了點開水,他才漸漸地醒了過來,可是他甦醒過來後,又掙扎著上講臺。
查連敏拉住父親,忍不住嚷了起來:「爸呀!你都累成這樣了,該休息了,這山裡的教育,就靠你一人能扛得起來嗎?」查必祥甩開女兒的手說:「閨女呀,爸爸這一生就只有一個心願,讓山裡更多的孩子能上學,這樣我心裡才會踏實些呀!」父親轉身走上講臺,望著他頭上漸漸增多的白髮,查連敏心底的疼痛與無奈化成的淚水漸漸模糊了雙眼,從此父親那白髮蒼蒼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