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笛聲
2024-06-29 02:54:46
1.廟裡有賊
秦亮是個三十多歲小夥子,從小父母早逝、孤苦伶仃。他也沒什么正經營生,整天東遊西逛,偷偷摸摸地混日子。
附近的山上有一個小廟宇,廟裡只有三四個和尚和一個負責做飯的居士。寺廟的主人法號叫海慶,俗家姓秦。是秦亮的親叔叔,也是秦亮唯一的親人。
俗話說「出家無家」,但出家人也是人,沒有幾個能做到四大皆空的。海慶和尚也是如此,經常拿出香火錢周濟秦亮。海慶有一年拿出兩萬多塊錢給秦亮,他的本意是你也老大不小了,我接濟你沒什麼,但不是長久之計。乾脆這次我給你拿兩萬,你拿這錢去做點小本生意。
秦亮接過兩萬塊錢卻沒有做生意,也沒幹什么正經事。半年光景兩萬就花光了。海亮知道後很生氣,卻又拿這個侄子沒辦法。後來想了想,就勸侄子:「秦亮啊,你今年都三十多了。你說你也娶不到媳婦,又沒正經工作。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行。你老了怎麼辦啊?不如你跟叔叔到廟裡,出家算了。在貧僧眼前貧僧還能照看你。」
秦亮一開始不同意,然而他平時沒有幾個朋友,更沒有親屬。本身很孤獨,又長期住在叔叔的廟裡。久而久之,也斷了塵緣。所以秦亮思慮再三就同意出家了。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你看影視劇和評書裡挺簡單,出家以後不吃素不結婚就完了。但是真出家以後秦亮就感覺生活索然無味,沒有了以前的樂趣。
有一次和其他和尚發生口角,跟人家打架,這個讓海慶和尚下不來臺。儘管海慶是方丈,但出家人不好明目張胆地袒護自己的侄子。
所以海慶把打架的兩個人(包括秦亮)一併趕走。
本來這件事到此就完了,但是秦亮又來了個節外生枝。他離開寺廟以前心說:我就這麼走了?沒有點本錢出去我不還是活不下去嗎?
到了深夜,趁大傢伙都進入夢鄉,他偷偷跑進寺廟的大雄寶殿裡,大殿裡有的佛像比較小,一米左右;有的佛像比較大,跟他身高差不多。大的佛像他搬不動,只能罷手;小的佛像使勁一挪,裡面藏著的金銀首飾便能露出來。他把金銀首飾塞進自己的鞋子裡。
把小佛像挪回原位,走出大雄寶殿後剛要離開寺廟,忽然發現側殿的門緊鎖。自從秦亮出家後,從沒進過側殿。聽說這裡有鎮寺之寶,可惜不曾有機會見到。
秦亮找了跟鐵絲在門鎖裡捅了幾下,門鎖「吧嗒」一聲開了。拿手電筒一照,裡面佛龕前只有幾個物品:一個缽盂,兩本佛經,旁邊還有一個笛子。
廟是小廟,佛經自然不是稀世珍寶。但是年頭很久,有點收藏價值。而缽盂是銅製的,這都是海慶從自己的師傅那裡得到的。因為海慶的師傅也是得道高僧,所以借著缽盂可以招攬很多香客。
這兩樣東西秦亮不感興趣,但佛龕前的笛子吸引著他。這笛子不是很長,也就是比手掌稍短一點兒。他端詳了一會兒,終於看明白了,這笛子是骨制的。是什麼骨頭看不懂,但很精美。
秦亮心想:佛經不能拿,缽盂也不能拿,雖然不值錢。但我叔做法事的時候經常用,拿走了耽誤事兒啊。這骨笛也沒什麼用,就是個普通法器,沒見叔叔拿出來過。我把骨笛偷走,送到古董市場沒準能賣個好價錢。
秦亮把骨笛揣在身上鎖好門,離開了寺廟。
回家後秦亮把偷來的金銀首飾換了錢,又去古董市場賣骨笛。可是古董市場的人都沒人看得懂骨笛,沒人肯開價。
秦亮說「你們不就是想壓價嗎?跟我來這套?你開個價,我差不多就賣!」
人家搖頭說:「這東西我看是真不好,也沒見過。我不能開價!低了高了都不好,你還是找專家問問吧!」
秦亮一想沒人要,骨笛我自己收藏。什麼時候遇到識貨的大方買主,我再變賣。
那邊寺廟裡發現丟了東西,海慶也急了。丟點金銀首飾還好說,因為值錢的寶貝都在大佛像下面壓著。小佛像下面的金銀首飾放一起不過一萬多塊錢。這一萬多塊錢對海慶來說九牛一毛。
但海慶擔心側殿失竊,等打開側殿,發現兩本佛經和缽盂都在。海慶嘆了口氣:「啊彌陀佛!這都是師傅留給弟子的寶貝啊,鄙寺全指著它們『裝門面』呢。」
突然,海慶發現還少了樣東西,正是骨笛。他再思付:我廟裡從沒失盜,我侄子一走就丟東西。那不用說,就是他偷的。你偷別的還好說,如今偷走骨笛不是引火燒身嗎?那笛子是人骨做成的……
侄子啊!你要大禍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