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800字
2024-07-28 19:11:45 3
爺爺經歷的年代是我們不可想像的,有著許許多多塵封已久的故事,今天,yuwenmi小編為您提供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800字,歡迎參考!
小時候,經常聽爺爺給我講過去黨員們的故事,每一件故事中都流露著耐人尋味的含義,其中,更是黨員們所做過的每一件英雄事跡,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最為深刻難忘。
「黨」,這一個鮮紅的字眼,從小就讓我熱血沸騰,長大之後也曾看過許許多多關於黨的書籍與電影。其中,黨的那種奮力拼搏,寧死不屈的精神,不由得讓我打心底兒產生一種欽佩敬仰之意。我們是一群生活在黨的奮力維護下,才有幸生存下來的新一代,作為一個中國人民,對黨敬仰與熱愛的心是必不可少的。
爺爺跟我說,在他們的那個時代呀,中國非常落後,人們那時的生活非常窮苦,就是因為有黨,有那些不怕犧牲的英雄打造了我們新中國的今天。
當我大一點的時候,知道了捨生炸碉堡這一事件,事件中的人物最為讓我印象深刻,在1948年5月25日,他擔任的是一名爆破組隊長,就在發起衝鋒時,突然遭敵軍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就在最艱難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碉堡,前進時左腿負傷,仍頑強堅持衝至橋下。危急關頭,他毅然用左手託起炸藥包,以自己的身體充當火藥支撐架。隨著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軍的暗堡被炸毀。他是誰?一位簡簡單單的共產黨員「董存瑞」。他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像他這種,願意犧牲小我來維護大家利益的人,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真是屈指可數!
當然,當今也湧現著一些幫助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共產黨員們,正如「汪洋湖」同志說的一樣—★從我在黨旗下舉手宣誓的那一天,我就告訴自己,我是黨的人了,我要為黨的崇高理想奮鬥到底。這是支撐了我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聽到這些話,我們作為一個小小的共青團員,還有什麼資格不將黨的這種紅色精神發揚下去呢?
黨啊!是你用生命維護著我們的成長;是你讓舊中國變了模樣,是你讓一個懵懂的初中生理解了你的正真涵義,若沒有你的存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現在的我們只有做到「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艱苦奮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的義務才是對「黨」的最好的詮釋。
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800字_2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外公帶著我和弟弟來到了廿三裡的撥浪鼓廣場。
剛來到廣場,弟弟就直奔著一尊雕塑跑過去,還不停地東瞧瞧,西摸摸。我也不禁跟著好奇,只見這雕塑是一個叔叔頭頂著大草帽,肩扛著貨郎擔,手搖著撥浪鼓,形像十分逼真。外公看到我們這麼好奇,走過來親切地問道:「孩子,你們想聽聽外公當年雞毛換糖的故事嗎?」我和弟弟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想!」
外公講,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改革開放,由於當時經濟匱乏,義烏這邊人多地少,所以大家連基本的溫飽都得不到解決,現實生活所迫,勤勞智慧的義烏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雞毛換糖。當時義烏人把甘蔗炸成紅糖,再把紅糖加工成薑糖,然後再帶上些小百貨,比如,針、線、紐扣、髮夾等,這些就是用來換雞毛的,最後把換來的雞毛賣錢,從中賺取差價。
起初,他們只是在附近的城市,慢慢有些經驗了,就越走越遠,比如江西。開始他們並不知道哪個地方可以換的多一點,就只能挑著沉重的擔子徒步行走,邊走邊看。一路上風餐露宿,嚴寒酷暑,一趟出門少則半個月,有時候則半年或者一年才能回一趟家。每次回家時鞋子都磨跛了,這路途可謂是多麼的艱辛。在外的日子難免會遇到各種困境,記得有一次,外公走在一條偏僻的小山路上,眼看太陽就要下山了,可附近望去卻看不到村莊。一天的行走,加上隨身帶的乾糧也吃完了,這時外公已經筋疲力盡了,外公想,難道今天晚上就要在這荒郊野嶺過夜嗎?正當外公一籌莫展時,遠處看到一個老伯推著一輛農用土車走了過來,這時外公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忙向那們大伯打聽附近的村莊應該怎麼走。這位大伯心地很善良,他體會到了外公的難處和出門在外的不易,就主動帶外公去他家借宿,還幫著外公一起挑貨郎擔。當天晚上,大伯還讓家人煮了一大碗紅薯糯米飯給外公吃,外公吃得可香了,所以他經常感嘆: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還有一次,因為是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殺雞來慶祝過大年,換來的雞毛特別多,而且都是溼的,所以擔子會特別沉重。於是,外公想了一個辦法,他決定把雞毛藏在一個地方,等晚上沒人的時候再回來取。可是要找到一個不被人發現的地方也不是簡單的事情,思前想後,最後決定藏在一片稻田的田埂上。但是,到了晚上去取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雞毛。這下外公可急慌了,要知道這可是好幾天的心血和成本啊。嘆氣過後,外公還是不放棄,繼續找了兩個多小時,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雞毛都找到了,外公可開心了。原來是白天藏的時候太過於慌張,記錯了地點。這件事情給了外公一個深刻的教訓,所以他經常教導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冷靜處理,不要慌。
聽了外公的講述,讓我對「雞毛換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勇於創新,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能夠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800字_3我出生在素有「將軍縣」之稱的金寨縣,這是一片樂於奉獻的紅土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潛移默化著我一天天長大。今年春節,我和爺爺參觀立夏節起義聖地——丁家埠大王廟,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1929年5月6日(立夏節)共產黨員周維炯,在丁家埠大王廟以擺宴的方式灌醉了團總和團丁,成功地領導了震撼鄂豫皖三省的立夏節起義。在周維炯烈士遺像前,爺爺講起了周維炯單槍匹馬降女王的故事。
周維炯成功領導立夏節起義後,名聲大振,打土豪,戰民團,屢戰屢勝。但是盤踞在九王寨的民團武裝,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在號稱「母老虎」的女頭領帶領下,處處與紅軍作對,成了紅軍的心腹之患。
為減少正面衝突帶來的重大傷亡,周維炯通過對女頭領為人的分析(出生貧寒,很講義氣),提出了說服收編的設想。得到組織同意後,他便帶上兩名警衛,隻身上了九王寨。寨裡的民團聽說周維炯要來,早已設下了埋伏,當他們剛到寨前一片樹林時,突然,碰到了敵人設下的吊杆,把兩個警衛同時吊到了空中。周縱身一躍,跳到了附近的一棵大樹上,高聲喊道:「早就聽說你們首領勇猛,原來只會這種下三爛的手段呀,怎不敢出來和我較量較量?」
話音剛落,只見一名女俠帶著數十名隨從,飛奔到周維炯面前,用槍指著他道:「炯爺!你好大膽呀!馬上就要成為我槍下之鬼,還敢與我較量?」「較量什麼?」「客隨住便!」「好!痛快!今天我到要和你比比,若能贏我,我答應與你合作!」「好!一言為定!」
第一場飛馬射銅板,說好規則,只見那女賊縱身上馬,馬飛奔而去,她身體一側,連扔三枚銅板,擊中一枚,圍觀者一片歡呼。周維炯飛身上馬後,馬遇到生人,不聽使喚,狂奔亂跳。周維炯順勢一仰,連扔三枚銅板,三發三中,人人目瞪口呆。
第二場為空中取物,以誰先取到旗杆上的沙袋者為勝。說罷,女賊一下跳到旗杆下,敏若猿猴,周維炯眼看不是對手,拔出手槍「砰!砰!」兩下,沙袋應聲而落,他縱身一躍,抓入手中,那女賊還驚呆在半空中。
兩場較量之後,山寨民團心悅誠服,答應了周維炯收編的條件。
哦!我終於明白了,革命先烈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能打敗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不僅僅靠得是勇猛,更凝聚了他們超人的智慧呀。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的祖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