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風俗作文
2024-07-29 05:01:45 1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小編收集了三月三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三月三的風俗
三月三是我們的傳統風俗。三月三這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傳說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為了能讓人少受些苦難就命觀音菩薩灑一些仙水。一種名叫地菜的植物吸收了這些水,變得有靈氣了,在三月三日這天吃了地菜煮蛋就能除去痛苦,這個傳說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這兒的人大多在農曆三月三都會吃地菜煮雞蛋,除了吃煮雞蛋還要喝地菜煮出來的湯。爺爺奶奶說:「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這個薺菜就是地菜,到現在我們還保留著這個傳統的習俗。
第二篇:三月三的風俗
明天就是「三月三」。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在這個日子裡,要約幾個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宮練跆拳道,所以奶奶決定把這個活動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這個活動,因為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別興奮,一大早就起床了,催著媽媽出發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兩邊的油菜花開得真漂亮,金黃金黃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還睡著些不知名的小草,綠黃相間,真美!我問媽媽:「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兒就會自然開放?」媽媽對我說:「是啊!花兒收到春姑娘的邀請函就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了」媽媽還告訴我,這些油菜花謝了以後就會長出油菜籽,油菜籽經過壓榨就變成我們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麼能變成香噴噴的菜油呢……
一陣春風吹到我的小臉上,我感到有點冷,媽媽讓我抱緊了,因為她要加足馬力直衝目的地。我心裡樂滋滋地,巴不得插上翅膀,好快點到太湖和小朋友玩。腦海裡已經浮現出小朋友相聚一堂的快樂場面了……
第三篇:三月三的風俗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序、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眾的青年做女婿。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