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是哪一年?光緒20年(1894年7月25日爆發)
2024-06-30 15:26:51 1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7月25日,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年,同時也是日本明治27年,以豐島海戰為開端,屬於一場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和朝鮮進行的侵略戰爭。按照幹支紀年來說,1894年也被稱為甲午年,因此這場戰爭就被稱為甲午戰爭。這場持續9個月的戰爭最終以中國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直到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籤訂後才真正結束。
中日甲午戰爭的經過
中日甲午戰爭主要包括五次大戰役,分別是豐島戰役、威海衛戰役、平壤戰役、遼東戰役以及黃海戰役。
豐島戰役
最初中國為了盡到宗主國的義務,在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時,派出了援兵,但日本認為中國和朝鮮不是宗藩關係,於是也立即出兵,正巧在朝鮮的豐島附近的海面相遇,日本兵船竟然公開挑釁,這使得當時的光緒皇帝很是惱怒,於是在第二天就向日本公開宣戰,也正好合了日本的意,這也就是甲午戰爭的開端。
平壤戰役
之後這兩個算是當時亞洲最為強大的國家開始了鬥爭,但當時的朝鮮政府很快被日本控制,於是本來海戰就被迫換為陸戰,而雙方的兵力幾乎相差無幾,日本大約為1600人,而中國也有1700人,可以說是實力相當,但遺憾的是,主帥葉志超實在貪生怕死,直接放棄了平壤,一直向北逃到了鴨綠江,因此日本抓住機會,佔了上風。
黃海戰役
在平壤戰役之後,日本迅速的佔領了朝鮮,便開始打中國的主意,而這也正是他攻擊朝鮮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國北洋水師又和日本來了一次激烈的戰鬥。
而這次李鴻章本來是準備預購產自英國的「吉野艦」來應戰的,但卻正好碰上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而在中就曾提到,慈禧是幾乎可以說是權力極大的,因此清政府直接將軍費挪用,只為了慶祝太后生日,反而是日本全國上下都開始捐款,搶先購買了「吉野艦」,導致「致遠艦」被擊沉,因此李鴻章無奈,只能退到威海衛,保存實力,日本再次佔到上風。
遼東戰役
繼黃海戰役後,日本入侵中國的腳步更加激進,在遼東戰役中,中國將領更是一觸即潰,因此旅順、大連等地接連被佔,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死於日本刺刀之下,其中旅順大屠殺尤為殘忍,婦女孩子無一倖免。
威海衛戰役
這也是甲午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在這次戰爭中北洋水師大批的將士都自殺殉國,洋務運動也逐一失敗,之後日本取代中國成為了亞洲老大,中日的關係也一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