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保護長城的作文
2024-06-30 00:34:46 1
我國歷史悠久,古蹟眾多。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古蹟遭到嚴重的破壞。比如長城,遊人大量湧入,長城的城牆被亂塗亂畫,果皮、塑膠袋等垃圾隨處可見,有些村民在垛口處私自搭梯子,收點小費等等。看見這些令人擔憂的情景,我們也許十幾年後地就看不見長城了,我們能不遺憾嗎?23年前,鄧小平就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然而,在長城上,凡是在遊人去過的地方,幾乎每個城垛都留有他們的塗鴉和垃圾。
為了研究和保護長城,10多年前,一位叫威廉林賽的英國人來到中國,他發起「清潔長城運動」,帶領中外人士一起到長城上撿垃圾。他還設立長城環保基地,僱用山民在懷柔一帶維修長城周邊環境。他常說的一句話是:「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一個外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保護長城,作為中國人,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又該如何去做?
我想出了一些保護長城的辦法:
第一:加強衛生管理,讓一些民警去巡視,如果有人亂在城牆上畫,亂扔垃圾罰款。
第二:建一個「保護長城」的網站,呼籲準備去長城旅行的人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長城。
第三:寫一封信給管理長城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在遊覽長城的門票上的「遊覽須知」上面寫上關於保護長城要注意的事項……
同學們,做為中國的小公民,保護長城,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要想盡辦法去讓長城恢復原來的樣子,使它永久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全長一萬二千多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長城的精華,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八達嶺萬裡長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1991年,在全國名勝四十佳評選中,八達嶺名列榜首。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北部延慶縣境內,距離北京市70多千米.高速公路穿山而過,從北京驅車40分鐘便可到達.在這裡長城如巨龍一般在崇山峻岭之間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臺和敵樓密布。牆高7.8米,頂寬7.8米。遊人可以登城領略長城的雄偉和工程的浩大、艱巨。
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在此修築了長城,至今仍見殘牆、墩臺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明代為了加強防禦,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經過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系。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裡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正扼住關口的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裡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可見當時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八達嶺山口的特殊地形,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時修築長城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鹹陽,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徵……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為今天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歷史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