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因果河
2024-07-13 23:45:45
黃三的機動木船一大早離開魯鎮,行駛在晨霧瀰漫的因果河上。
黃三是幹無本萬利買賣的。
魯鎮是山區,尚未實行殯葬改革,死者仍然土葬。而山外死了人則必須火化,有些人家不願意火化,便將死者悄悄土葬,再偷偷高價買屍,「冒名頂替」火化。黃三因此就幹起了掘墓販屍的勾當。
每當有死者土葬完畢,悲痛欲絕的親朋好友痛哭流涕離開了墓地,黃三就連夜動手掘墓盜屍,再將墳墓原樣填好,然後將屍體運出山賣掉。
從魯鎮出山,有水路、公路兩條通道。公路繞遠而且容易被人察覺,因此黃三每次都走水路。水路便是因果河。
為掩人耳目,黃三每次往山外運屍都是獨來獨往,但他的木船剛換上新柴油機,運行不穩定,這次就請懂機械修理的丁師傅跟船調試。當然,丁師傅怎麼也不會料到,船艙裡竟藏有一具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屍體……
木船漸漸接近了霧峽。霧峽是因果河最狹窄的地方,兩旁山崖陡立,因常年多數時間濃霧瀰漫而得名。更讓行船人膽寒的,是隱藏於濃霧之中、將激流劈作兩股的那塊因果石。
進入波濤洶湧的霧峽後,便有一盞紅燈在霧中閃爍,那是行船人自發豎起的航標燈。有航標燈的指引,行船人才能辨清狹窄的航道,平安繞過因果石。
眼見就要繞過因果石了,木船卻停了下來。把舵的黃三便問正調試柴油機的丁師傅:「你怎麼收了油門?」
丁師傅說:「等你給航標燈添油呀!」
公路修通前,因果河是魯鎮通往山外的唯一通道,日夜都有船隻往來。為保證行船安全,很多年以前,行船人就在挺立於激流之中的因果石上建起了航標燈。所謂的航標燈,其實是盞塗有紅漆、放在一個大陶罐上的大號風雨燈。大陶罐用於儲油,風雨燈的捻子就延伸在大陶罐裡。有了這樣的航標燈,也就有了因果河上的行船規矩:不論是順水船還是逆水船,凡經過這裡都要停下來,往大陶罐裡加注一些油。因此,才有航標燈的光華四射,長明不滅。
這上代行船人傳下來的規矩黃三不是不知道,但他卻回答丁師傅:「我在因果河上行船也有些年頭兒了,從來沒加過油,也沒見航標燈滅過。」
丁師傅一愣:「要是行船人都是你這種想法,航標燈早就滅了!」
「既然人人都自覺加油,也就不在乎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咱們還是抓緊時間趕路吧!」黃三走過去放開了柴油機油門,木船離開因果石,又繼續「突突突」前行了。
木船當天傍晚到達山外的臨河鎮,黃三避開丁師傅完成了交易,得現款4000元。
本來,黃三打算在臨河鎮吃喝嫖賭一夜,第二天返回魯鎮的,但有新「客戶」找到他,開價6000元,要他儘快送一具屍體來。因此,黃三當即就要啟程返回魯鎮。丁師傅卻不願意隨船返回。經過因果河的同舟交往,他覺得黃三這樣的人不可交,因此以親戚的卡車急需修理為由,留在了臨河鎮。黃三離開後,親戚咬耳朵告訴丁師傅:「那黃三是販人屍的!」
丁師傅驚得半天說不成話:「他狗日的……」
黃三駕船離開臨河鎮已是日落時分,還沒進入山區水道,夜幕就降臨了。可黃三不怕摸夜路。幹掘墓販屍這行當,他夜裡獨自駕船進山出山不知有多少次了,從來沒出過事。霧峽水路兇險不假,可有航標燈指引,而且,還有6000元在他眼前閃閃發光呢!被金錢招引著蠱惑著,黃三一路大開油門,木船「突突突」駛向黑暗深處的魯鎮。
憑多年行船的經驗,他覺得木船駛進霧峽了。可是航標燈呢?正疑惑間,船頭猛然撞上了什麼東西!一聲悶響過後,木船頃刻分崩斷裂……
木船撞上了因果石。
那麼航標燈呢?因為進出山改走公路的人多了,又正值農忙季節,從水路進出山的人越發少了,航標燈因缺油而熄滅了。
這個從沒有過的變故,恰恰就讓黃三趕上了。
黃三的屍體很快就被人從下遊打撈上岸。
至今還不知道黃三「底細」的魯鎮人,到山外來為他收屍。有人說:「黃三第二天返回魯鎮,就不會出這樣的事!」
已經略知黃三「底細」的丁師傅卻說:「他狗日的,觸礁是遲早的事!」
丁師傅這話沒錯。
他黃三哪裡知道,往這盞風雨燈裡加注的不是油,是人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