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而善言,大智慧也(高中作文)
2024-08-01 01:45:10 1
人生在世,往往會經歷種種的痛。痛的含義有很多,肉體上的苦痛是痛;別人的不理解是痛;處於生活的貧困潦倒是痛;還有對社會的擔憂更是一種痛。痛,我們生來無法避免,但言,卻受我們控制。痛而善言,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
痛而善言,是對痛苦的不斷叩問,是靈魂的一次自我救贖,是鳳凰浴火後的一次涅槃重生。屈原在被流放後寫下《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這是痛而善言;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後在《報任安書》中寫下「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也是痛而善言。
痛而善言可以排遣心中的鬱結。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被貶流放後,寄情於山水,寄情於明月,將他的情懷寄託於詩詞中。他的善言讓他排解了心中的苦痛,獲得了心靈的新生。痛而善言有時又能巧妙地化解困境。曹操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皇位時,曹丕為了刁難曹植,逼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曹植在面對手足相殘時,他心裡當然痛,但他將這種痛巧妙地融入七步詩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到後,最終放過了曹植。他們智慧的善言讓他們心靈得到滿足,鬱悶得到排解。
痛而善言不是不言也不是直言。痛而善言更應該用智慧去言「痛」,也更需要方法。莫言的善言是將他對社會的看法巧妙融入他的小說中。作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作家,看到社會的種種現象,他也痛。他的筆名雖為「莫言」,但他沒有不言,而是用智慧巧妙善言,給人以精神上的撼動,去感化人們,給社會敲響警鐘。從根本上說,痛而善言需要的正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在大徹大悟之後所發出的喟嘆。
當然,痛而善言所言的不一定是語言文字,還可寄託於其它。貝多芬在經歷過失聰的痛之後,將痛寄託於那壯麗的樂章,那跳動的音符不正承載了他的痛嗎?梵谷在生活困苦潦倒時堅持畫畫,那明豔的色彩不也隱含了他不被世人理解的痛嗎?善言的載體有很多,不必過分拘泥於形式,我們更關注的應該是內容,是融入的智慧。
痛而善言,是人生的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堅強。在被生活的銳角挫傷後,不直接說出來,這會令你越來越脆弱,也不要不說,這會讓你心裡更加抑鬱。我們應該做的應該是「善言」,也許,我們能從中看到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