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黑夜最長的一天(每年的12月21-23日)
2024-07-09 06:07:47 1
冬至,24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它是冬天的第四個節氣,有著特殊的含義。關於冬至,大家都聽過,那你知道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嗎?接下來就由小編為大家解惑。
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1、黑夜最長的一天
冬至的「冬」是指冬天,「至」是來臨還有極的意思,所以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它表示寒冬已經來臨,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北半球的白天就會一天比一天長,夜晚一天比一天短。與冬至相反是夏至,那一天白天最長,黑夜最短。
2、冬至節氣特點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它提示我們寒冷的冬天已經來了,要做好防寒預暖的準備。而且從冬至開始,就進入數九寒天,氣溫會一天一天的降低,被寒風肆虐的日子開始了。此外,冬至也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冬至三侯:「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是冬至時,因天氣寒冷,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節氣諺語:根據冬至節氣的特點,民間有著許多農諺,如「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等。
冬至節氣吃什麼食物:24節氣不僅代表天氣、季節的變化,也是一個個節日,有些地方習俗是在這一天吃一些東西,比如赤豆粥、餃子、羊肉、餛飩、湯圓等,這些吃起來不僅祛寒,還很營養。
二、冬至節氣的由來
1、黃經270°為冬至
古人將地球公轉軌道稱為「黃道」,並把它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就形成了24個節氣。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就對應一個節氣,而當太陽到達黃經270°時為冬至節氣。
2、每年12月21-23日
知道了冬至節氣的含義,接下來看看它的具體時間。據了解,中國以冬至為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具體時間為每年的12月21-23日,2019年冬至在2019年12月22日,2020年在12月21日。
小結:看完全文,大家應該明白冬至節氣的含義了吧!總而言之,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是五天,而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在冬至節氣之前是大雪節氣,之後是小寒節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