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還鄉
2024-08-04 07:17:10 1
1
清朝末期,盛京(今瀋陽)城東有個村子叫如意村,村子不大,住著百十戶人家。村裡有個名士姓王,在家排行老五,人稱王五爺,年已過半百。平時經常為鄉鄰操辦事務,不論窮富,他都盡心盡力,很有人緣。兩年前,他老伴得了重病,臥床不起。他有一個兒子,叫王興德,二十出頭,在京城一家皮貨鋪裡當夥計,常年不在家。家裡春種秋收、挑水做飯,全靠王五爺一個人操持。
這天,有人突然從京城給王五爺捎來口信:說他兒子王興德,跟隨掌柜的去河北辦貨,進入河北地界,掌柜的就被人殺死了,王興德被判了謀財殺主的死罪。現押在昌黎府的死囚牢裡,待呈文批下後就要開刀問斬,希望他去為兒收屍。
王五爺雖心胸開闊、性格豪爽,可一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頓時老淚縱橫。村裡人想上門勸慰,卻都被王五爺攔在門外了。他怕老伴知道這件事,一口氣上不來,撒手人寰。
離王五爺家不遠,住著一家姓牛的,戶主叫牛財旺,三十多歲,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實人。當初他受過王五爺保家活命的大恩,所以平時他對王五爺老兩口多方面照顧,猶如至親。如今,五爺家出了這麼大的事,哪能坐視不管?
晚飯後,牛財旺把五爺請到家中,問道:「五爺,興德兄弟這事,你打算怎麼辦?」
「哎,是兒不死,是財不散!我既然攤上了這麼不爭氣的兒子,還有啥話可說的,生死由命吧!」王五爺說話雖然口氣很硬,但眼中那渾濁的老淚,早已滾落了下來。
財旺勸王五爺:「您老不是常跟我說嗎,車到山前必有路。興德兄弟為人厚道,我看他絕對不會做那貪財害命的事。您還是到昌黎府去看看,萬一遇上個青天大老爺,或許能有救。家裡的事,有我在您就放心好了。」他說著,從懷裡掏出十兩銀子,放到桌上,讓王五爺路上用。王五爺一愣,問銀子的來路。牛財旺沒吭聲,最後在五爺的逼問下承認把自家的牛賣了。五爺急得直拍桌子:「財旺你好糊塗!你把牛賣了,地怎麼種,今後的日子還過不過?」財旺說:「我不糊塗,我家裡除了這頭牛,再也沒有值錢的東西啦!這牛沒了我將來還可以再買,興德兄弟要是沒了,就不能再活啦!」
在牛財旺和眾鄉親一再勸說下,王五爺背起包袱上了路。(鬼大爺:http://www.guidaye.com/轉載請保留!)
從盛京東如意村到昌黎府,有一千多裡地。五爺捨不得花錢僱驢、坐車,徒步前行。到了晚上,找個避風處歇歇腳,第二天接著走,一連走了十多天。
2
這天傍晚,王五爺來到河北地界灤河店鎮。鎮西有座大廟,前有山門後是雙層佛殿,並有東西配殿,規模宏偉。五爺就在山門下的臺階上,鋪好破包袱皮就睡下了。本打算天亮就走,沒想到一覺醒來,覺得眼冒金星,渾身跟散了架似的,幾次想站起來都不行。
正在這時,廟門一響,出來一個小和尚,見王五爺橫躺在臺階上,正堵著廟門,急了:「老頭兒,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我們廟裡要舉行廟會,好多施主都要來進香,你是不是存心要攪我們的場啊?」五爺一聽火了:「你這小和尚,說話怎麼這麼難聽,要是能走我不早走了嗎?」這一老一小話越說越多,正在爭吵不休的時候,一乘二人抬的藍布小轎來到廟前,轎後跟著一位管家和兩名女僕。見小和尚跟一位老者在打嘴架,堵著門口難以進去,轎裡的少婦打發管家去勸。管家連說帶勸,把王五爺攙扶到一邊坐下,回頭請少婦進廟。這位少婦瞅了一眼王五爺,吩咐管家:「我看那老者很面熟,像我多年未見的一個表叔。你去仔細盤問一下,如果他姓王,排行老五,老家是盛京東如意村的,你就把他接到咱家去。有啥話等我回去再說。」說罷,她帶著兩名女僕進廟燒香去了。
管家按照吩咐,盤問王五爺,姓名地址絲毫不差,當場僱車就要把王五爺拉走。王五爺哪裡肯去,一個勁說管家認錯了人。管家一樂,解釋道:「說我認錯人,那倒沒準,因為我從沒見過您。要說我們東家奶奶,她當著好幾十口子人的一個大家,哪能認錯了?您就跟著我走吧!」管家不容分說,硬把五爺往車上攙。五爺心想:反正我也走不動了,去就去吧。
王五爺來到東家,往裡一看,白牆灰瓦,深宅大院,院裡人喊馬叫,果然是個大戶人家。管家張羅著給五爺洗澡、換衣服,安排他在客房住下。一日三餐好招待,管家作陪。王五爺幾次要求見東家奶奶,管家都說不急。
掌燈時分,王五爺正坐在炕上納悶,怎麼也想不起有這門親戚。忽聽竹簾一響,管家道:「老爺子,我們東家奶奶看你來了。」五爺慌忙下地穿鞋,揉了揉昏花老眼,想看看這個女人到底是誰?不大一會兒,竹簾一挑,那女人走進了屋。只見她年紀在二十八歲上下,細眉大眼,頭上戴滿了金銀珠翠,上身穿翠綠色九絲羅小褂,下身穿湖藍色繡花綢裙。五爺左看右瞧,只覺得這人面熟,想了半天,可怎麼也想不起來她是誰。那女人見王五爺發愣,不由得臉上一紅:「五爺,您不認識我了?大概您還認識牛財旺吧?」啊,是她!王五爺大吃一驚,差點喊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