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話題作文:我家鄉的元宵節600字
2024-10-07 00:41:11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花燈節。大概,是因為沾惹了些許新年的喜慶吧,元宵節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百裡八鄉,風氣不同。每一個地區都有屬於它的專屬的元宵節習俗。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1
大年過後,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家鄉——海西名城泉州的元宵節充滿喜慶,濃厚的閩南。
元宵節時,吃湯圓是一大習俗。圓圓的「上元丸」象徵著團圓、吉祥、美滿之意。泉州的元宵丸製法獨特,餡料多樣: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蔥頭……裹上一層糯米皮,用開水煮好的元宵丸,潔白細嫩,吃香甜可口,人見人愛。
吃元宵丸,夜晚觀看踩街最讓人期待。歌漫表演是泉州鬧元宵缺少的節目。每年來看踩街的都把原本寬敞的道路擠了個水洩不通。長長的踩街隊伍,金龍舞,秧歌扭,威風凜凜的南少林武術更是精彩,妙趣橫生的拍胸舞盡顯風採,詼諧有趣的「火鼎公婆」,引來了的陣陣笑聲。
元宵期間,泉州市區主要街道走廊上懸造型奇特、構思新穎的花燈,它成了元宵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花燈的主展區設在文廟,元宵之夜,這裡人山人海,燈火輝煌。今年是虎年,與虎的花燈最是顯眼,廣場四隻卡通老虎敲鑼打鼓,大榕樹下面兩虎威風凜凜。
與「海西」的花燈更引人注目。塔燈是東西塔的造型,柱燈是閩臺緣博物館的龍柱模型,帆船燈「海西號」「海西新視野」燈彰顯海峽西岸的蓬勃發展,象徵大陸渴望寶島臺灣回歸的迫切心情。欣賞文廟的燈會,猶如置身於泉州的文化寶庫裡,讓人如痴如醉,為之興奮,為之鼓舞。
欣賞別出心裁的燈會,來天后宮裏海峽兩岸的「重量級」大米龜和水果龍傑作。它是閩臺共「乞龜習俗」。「大米龜」由上百袋大米堆成,而「水果龍」則是用幾百個菠蘿連接而成,著海峽兩岸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望。
家鄉的元宵節充滿了濃厚的閩南,是傳統節日的組織部分,海西習俗為海峽兩岸交流的平臺,讓兩岸的心貼得更近。家鄉的元宵節——海峽兩岸溝通的紐帶。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2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各民族的節日風俗不一樣,我們家鄉過元宵節熱鬧非凡,喜氣洋洋。這天的活動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啊,似乎要把所有喜慶都融入這一天。
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他別是舞龍、舞獅最熱鬧,龍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個人舞,龍頭前面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叫「龍珠」,龍舞起來時很好看,像真的的龍一樣,觀眾不斷叫好,有些觀眾去摸龍,他們說摸了龍能治百病,一年都不會生病,舞的人舞的滿頭大汗,觀眾拍手叫好。
說舞龍精彩,還有根有意思的,這天人們都要走出戶外,到處遊玩,親戚們一起去遊玩,聽他們說,又完了以後一年都不會生病,不過我想人們出去走一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春節間吃的好,喝的好,人們出去活動活動,鍛鍊身體當然不會生病。過元宵節這天還有個最吸引人的節目——看煙花,6點鐘時廣場已經來了很多人了,都在那裡尋找好的位置。
7:00了,到處人山人海,只聽見「呯」的一聲,禮花爆開,照亮了天空,接著又放了一個禮花,禮花爆開的時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著把禮花爆到水面上,禮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聞到了許多火藥味。
突然,一個禮花爆開了,綠色馬上變成紅色,又變成了黃色,隔了幾秒,又發出了幾發,精彩的時候到了,一個禮花爆開了,像一簾瀑布飛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覺。焰火晚會結束了,但是人們還留戀在晚會之中。
家鄉的元宵節真是個快樂的節日。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3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繁多,這麼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
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裡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裡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閒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4
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裡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
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裡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
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並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裡,小販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著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著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著。大人無奈地望著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乾淨淳樸的童年。
提著哥哥的舊燈籠,在家裡各個角落晃悠,唱著奶奶教的童謠。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5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裡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戶戶都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
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著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桿,木桿頂端是一節圓圓的布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
隨著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著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著龍燈走。龍燈迎到哪裡,哪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
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為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才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用糯米粉搓成圓形,裡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節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