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控制式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2024-03-10 12:08:15 3
專利名稱:腳控制式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安裝給水管道的給水閥門。
目前在給水管道上安裝的給水閥門,一般由手柄、閥杆、閥體、閥塞等組成,採用手動旋轉等關閉閥塞,從而達到關閉給水,因而不能自動關閉給水,不便於在不衛生場所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自動關水且採用腳踏給水的腳控制式水龍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主要構件包括閥體、閥杆、閥塞和踏板組成的腳控制式水龍頭,其閥體包括管5和位於兩側且與之相通的進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其結構特點為管5的上壁開有能使閥杆2剛好穿過的閥杆孔8,與此閥杆相對的管下壁也開個閥塞孔9,此孔能使閥塞3剛好穿過且閥塞能在此孔中上下滑動;閥塞比閥杆孔大,閥塞下端設有尺寸比閥塞孔大的堵頭14,閥塞上端連在閥杆下端,閥杆上端連在踏板4上;穿過閥杆孔位於管上端面上的閥杆2外套有套管10,此套管下端固定在管5上,套管內的閥杆套有密封圈11,用孔徑與閥杆相匹配的螺栓12套入閥杆再與套管內側通過螺紋連接以封住密封圈11,管5上端面的套管及其上的閥杆共同套有復位彈簧13,復位彈簧下端壓在管5上端面,上端頂在踏板下端面上;位於閥塞孔下的管5下端設有密閉的堵頭空腔15,堵頭置於其內且能在此空腔內上下滑動。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腳力或重力踏壓踏板控制給水及放開腳力則閥杆受回位彈簧彈力作用而回位,使閥塞又重新關閉水路,停止供水;因而適用於公共場所,不必用手開關水龍頭,就能達到開閉水路,這樣既衛生又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
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閥體1由直管5組成,其兩側分別為進水埠6和出水埠7,直管5上端面開個閥杆孔8,與之正對下端也開個閥塞孔9,閥塞3與閥杆2下端相連,閥塞下設有比閥塞孔大的堵頭14,直管5上焊接或連體鑄有閥杆套管10,直管5下部與套管10相對處焊有或連體鑄有堵頭空腔15,閥杆由套管10經閥杆孔至直管內與其內的閥塞相連,閥塞及堵頭可製成一體,閥塞能在直管內及堵頭空腔內上下滑動,閥塞能堵住直管內腔,堵頭不能滑入直管內,只能在堵頭空腔內上下運動;在閥杆和套管之間套有橡皮密封圈11,以防止水從閥杆孔流出,閥杆套入螺栓12然後旋於套管上,防止蜜封圈脫離;套管和套管上部的閥杆共同套有復位彈簧13,閥杆上部連有踏板4,復位彈簧上端頂在踏板上,下端壓在直管上,套在套管外的復位彈簧可再用一外套筒16套住保護。堵頭空腔15可用直管制成,裝配時可向上插入閥杆、閥塞及堵頭,然後再用管堵18把此直管堵住形成一個堵頭空腔15 ;另外,外套筒16底部開個出水孔17,用於排掉外套筒和復位彈簧之間的積水。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壓下踏板則閥杆帶動閥塞向下運動,閥塞不堵住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道,因而水從閥杆旁邊經過由出水口流出;當不壓住踏板,踏板在復位彈簧作用下回復,則閥杆、閥塞和堵頭向上運動,閥塞堵住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道,不讓水由出水口出去。另外,為了安裝方便,進水口和出水口各配備一個活接頭;閥塞下端的堵頭其作用是控制閥塞向上運動距離,堵頭空腔也控制閥塞向下運動距離,防止閥塞整個壓入堵頭空腔中,使之向上運動回位困難。
權利要求1.一種腳控制式水龍頭,包括閥體(1)、閥杆(2)、閥塞(3)和踏板(4),閥體(1)包括管(5)和位於其兩側且與之相通的進水管口(6)和出水管口(7),其特徵在於管(5)的上壁開有能使閥杆(2)剛好穿過的閥杆孔(8),與此閥杆孔相對的管下壁也開個閥塞孔(9),此孔能使閥塞(3)剛好穿過且閥塞能在此孔中上下滑動;閥塞比閥杆孔大,閥塞下端設有尺寸比閥塞孔大的堵頭(14),閥塞上端連在閥杆下端,閥杆上端連在踏板(4)上;穿過閥杆孔位於管上端面上的閥杆(2)外套有套管(10),此套管下端固定在管(5)上,套管內的閥杆套有密封圈(11),用孔徑與閥杆相匹配的螺栓(12)套入閥杆與套管內側通過螺紋連接以封住密封圈(11);管(5)上端面的套管及其上的閥杆共同套有復位彈簧(13),復位彈簧下端壓在管(5)上端面,復位彈簧上端頂在踏板下端面上;位於閥塞孔下的管(5)下端設有密閉的堵頭空腔(15),堵頭置於其內且能在此空腔內上下滑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腳控制式水龍頭,包括閥體、閥杆、閥塞和踏板,特點為閥體的管的上壁開有閥杆孔,與之相對的管底部開個閥塞孔,閥塞下端設有堵頭,閥塞上端連在閥杆上,閥杆上連踏板,位於管上端面上的閥杆外套有套管,套管內的閥杆套有密封圈,然後再用螺栓固定;套於閥杆上的復位彈簧上端頂在踏板下,下部套在閥杆和套管上然後下端頂在管上端面,閥塞孔下部設有能存放堵頭的堵頭空腔;因而本實用新型能自動關閉水路。
文檔編號F16K21/02GK2292201SQ96243260
公開日1998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27日
發明者遊昌明 申請人:遊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