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08:53:15 1
專利名稱: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螢光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
背景技術:
螢光檢測作為一種光致發光型檢測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強的選擇性,在痕量樣品檢測中應用極為廣泛。作為螢光檢測系統的重要部件,檢測池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整體性能的優劣。一個好的檢測池應具有的特點是雜散光小、光學背景低、雷射效率和螢光收集效率高、和其他部件連接方便。
色譜理論表明,柱外效應是影響柱效的重要因素,柱內徑越小,對柱外效應要求越嚴格。為減小檢測池譜帶擴展,Frank Yang等引入了柱上檢測。這種模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柱外擴散,製作也相對簡單。在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中應用非常普遍。但是,由於毛細管圓柱型的橫截面積以及光程短等因素,因此帶來的缺點是光學背景高、檢測靈敏度低。另外,微米級尺寸的毛細管檢測池也增加了光學校準難度。為減小雜散光和校準困難,Gerald L.Klein等設計了一種無窗檢測池,即在毛細管徑向位置對稱的打兩個孔,將兩根光纖放置在兩孔上,用膠將光纖與毛細管粘在一起,光纖直接和流動相接觸。儘管這種設計能解決上述問題,但在直徑僅有幾十微米的毛細管壁上打孔並非易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光路自動準直的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該檢測池可適用於毛細管電泳、毛細管液相色譜及流動注射等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池體上設有激發光路、液體流路及螢光收集光路,其中激發光路與液體流路處在同一平面內,螢光收集光路與該平面垂直。
其中所述激發光路、液體流路及螢光收集光路三者的中心線相互垂直共扼交叉;所述液體流路為通孔結構;所述池體由金屬材質或聚醚醚酮或特氟龍等非金屬材質加工而成;所述檢測池通過光纖與光學部件偶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光纖將檢測池與其他光學部件偶聯,可實現光路的自動準直,無需光學校準,光學背景低,柱外效應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流路和光路的分布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於流動注射分析系統的分析譜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用於微柱液相色譜系統的色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池體4上設有激發光路1、液體流路2及螢光收集光路3,其中激發光路1與液體流路2處在同一平面內,激發光路1、液體流路2及螢光收集光路3三者的中心線相互垂直共扼交叉。液體流路2為通孔結構,避免光信號受流體流形變化擾動。池體4由金屬材質或聚醚醚酮(PEEK)或特氟龍(Teflon)等非金屬材質加工而成。檢測池通過光纖與其他光學部件偶聯。
使用時,將光纖由激發光路1、螢光收集光路3插入,並在光纖的端頭套上外徑相同的同心塑料套管,並用螺帽及卡套固定在檢測池上。激發光通過透鏡聚焦至激發光路1中的光纖(激發光纖)上,液體流路2中的樣品受激發產生的螢光由螢光收集光路3中垂直放置的光纖(收集光纖)傳輸到光電轉換器件轉化成可供檢測的電信號。
如圖3所示,檢測池用於流動注射分析系統的測試條件為載液水;連接管石英毛細管(0.32mm i.d.);樣品螢光素;進樣量10μL。
如圖4所示,檢測池用於微柱液相色譜系統的測試條件為分離柱為1×150mm C18,5μ,(ZORBAX,HP);流動相∶水/甲醇(70/30)流動相水;樣品VB2。
本實用新型利用通孔中心線相互垂直的固定件-檢測池和使用外徑相同的同心塑料套管套在光纖上,實現光路的自動準直。
權利要求1.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其特徵在於池體(4)上設有激發光路(1)、液體流路(2)及螢光收集光路(3),其中激發光路(1)與液體流路(2)處在同一平面內,螢光收集光路(3)與該平面垂直。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激發光路(1)、液體流路(2)及螢光收集光路(3)三者的中心線相互垂直共扼交叉。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液體流路(2)為通孔結構。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4)由金屬材質或聚醚醚酮或特氟龍等非金屬材質加工而成。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檢測池通過光纖與光學部件偶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螢光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微液相流動分析系統螢光檢測池,池體上設有激發光路、液體流路及螢光收集光路,其中激發光路與液體流路處在同一平面內,螢光收集光路與該平面垂直。所述激發光路、液體流路及螢光收集光路三者的中心線相互垂直共扼交叉;所述液體流路為通孔結構;所述池體由金屬材質或聚醚醚酮或特氟龍等非金屬材質加工而成;所述檢測池通過光纖與光學部件偶聯。本實用新型通過光纖將檢測池與其他光學部件偶聯,可實現光路的自動準直,無需光學校準,光學背景低,柱外效應小。
文檔編號G01N21/01GK2811989SQ200520091719
公開日2006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8日
發明者楊丙成, 徐靜, 關亞風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