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4-03-23 17:34:05
本發明涉及太陽能電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太陽能電池只要被光照到,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電流。
實際上,直接到達地面的太陽能密度很低,其峰值不超過lkW/m2,目前市場上大量產的單晶與多晶矽的太陽能電池平均效率約在15%上下,因此,光能的利用率還很低,需要多塊太陽能電池片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使用的要求,但是太陽能電池片通常與電路板焊接相連,難以調整數量,維護便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方便數量的調整和維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包括:基礎電路板和數個太陽能電池片,所述太陽能電池片分別設置在基礎電路板上,所述太陽能電池片底部背面上分別設置有指向下方基礎電路板的第一電極柱和第二電極柱,所述基礎電路板上設置有分別與第一電極柱和第二電極柱連接的第一電極套和第二電極套,所述基礎電路板上部設置有分別位於太陽能電池片下方的第一磁吸片,所述太陽能電池片底部設置有與第一磁吸片相對應的第二磁吸片。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太陽能電池片矩形陣列分布覆蓋在基礎電路板上。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柱底部延伸至第一電極套內,所述第二電極柱底部延伸至第二電極套內。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基礎電路板上設置有分別指向太陽能電池片的導向柱。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太陽能電池片的背面分別設置有套設在導向柱頂部的導向套。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片與基礎電路板之間設置有第一緩衝墊,所述第二磁吸片與太陽能電池片之間設置有第二緩衝墊。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片和第一磁吸片的磁性相反而相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指出的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並沒有使用焊接相連,而是利用第一電極柱和第二電極柱分別與第一電極套和第二電極套配合,完成基礎電路板和數個太陽能電池片的電性連接,安裝和拆卸便利性好,調整和維護更加快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包括:基礎電路板1和數個太陽能電池片2,所述太陽能電池片2分別設置在基礎電路板1上,所述太陽能電池片2矩形陣列分布覆蓋在基礎電路板1上,利用基礎電路板1的大小來決定太陽能電池片2的數量和總的發電功率。
所述太陽能電池片2底部背面上分別設置有指向下方基礎電路板1的第一電極柱21和第二電極柱22,所述基礎電路板1上設置有分別與第一電極柱21和第二電極柱22連接的第一電極套11和第二電極套12,所述第一電極柱21底部延伸至第一電極套11內,所述第二電極柱22底部延伸至第二電極套12內,進行活動的電性連接,太陽能電池片2的安裝和拆卸比較便利,維護以及數量調整比較方便。
所述基礎電路板1上部設置有分別位於太陽能電池片2下方的第一磁吸片8,所述太陽能電池片2底部設置有與第一磁吸片8相對應的第二磁吸片7。所述第二磁吸片7和第一磁吸片8的磁性相反而相吸,避免了太陽能電池片2在基礎電路板1上方的晃動。
所述基礎電路板1上設置有分別指向太陽能電池片2的導向柱4,所述太陽能電池片2的背面分別設置有套設在導向柱4頂部的導向套3,導向柱4和導向套3的配合,提升了太陽能電池片2的穩定性,避免左右晃動。
所述第一磁吸片8與基礎電路板1之間設置有第一緩衝墊6,所述第二磁吸片7與太陽能電池片2之間設置有第二緩衝墊5。第一緩衝墊6和第二緩衝墊5可以減少太陽能電池片2的震動,提升發電工作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指出的一種快速拆裝的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安裝和拆卸便利性好,便於數量的調整和維護更換,抗震性好,經久耐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