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的製作方法
2024-03-30 08:10:0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淬火用感應圈,特別是指一種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
背景技術:
軋輥作為鋼板軋制用的大型工具,其表面要求很高的硬度,通常在HSD80以上。為獲得此硬度通常需要對軋輥輥身表面進行感應淬火。感應淬火由於其加熱速度快、冷卻充分,已成為軋輥製造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序,其質量直接關係到軋輥的使用壽命,進而影響鋼板的質量及其生產成本。
如圖1~2所示,現有的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包括感應導體1、兩個匯流板4和四路冷卻水管3。感應導體1呈有一個斷口的圓環形狀,四路冷卻水管3環繞感應導體1並列設置。匯流板4為L形金屬板,其一邊為電源連接板4.1,另一邊為冷卻水分配板4.2,兩塊板的邊部垂直連接成一體結構。兩個匯流板4的冷卻水分配板4.2背靠背設置並通過螺栓進行固定,形成T形結構。兩個匯流板4的冷卻水分配板4.2的端部固定設置在感應導體1斷口兩側的冷卻水管3上。兩個匯流板4之間以及感應導體1的斷口處採用絕緣隔板5隔開正負極。每個匯流板4的電源連接板4.1和冷卻水分配板4.2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冷卻水連接管4.3。該感應圈將電源連接板4.1和感應導體1分開進行冷卻,即電源連接板4.1上的兩個冷卻水連接管4.3通過電源連接板4.1內部的流道相連通,冷卻水從其中一個管口進入,另一個管口流出,形成電源連接板4.1的冷卻迴路;冷卻水分配板4.2上的每個冷卻水連接管4.3各自與兩路冷卻水管3的一端相連通,冷卻水從一個冷卻水連接管4.3進入後分配到兩路冷卻水管3中,環繞感應導體1後從另一個匯流板4的對應冷卻水連接管4.3中流出,形成感應導體1的冷卻迴路,由於一對冷卻水連接管4.3(進水管和出水管)需要冷卻兩路冷卻水管,因此冷卻效果較差。
高合金軋輥由於其合金含量較普通軋輥提高一倍以上,合金總量達到8%以上,淬火溫度由普通軋輥的950℃提高到1100℃左右,現有的感應圈由於冷卻效果差無法達到如此高的淬火溫度和加熱速度,同時由於加熱溫度高,常導致感應圈自身被燒損,影響軋輥淬火的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卻效果好、淬火溫度高的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包括感應導體、兩個匯流板、設置在兩個匯流板之間的絕緣隔板,以及環繞感應導體並列設置的四路冷卻水管;對於每個匯流板,其包括電源連接板和冷卻水分配板,所述電源連接板、冷卻水分配板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冷卻水連接管,所述冷卻水分配板的端部設置有四個冷卻水接口,各所述冷卻水連接管分別通過匯流板內部的冷卻水通道與一個所述冷卻水接口相連通;四個所述冷卻水接口與四路所述冷卻水管一端的冷卻水管口一一對應相連通。
優選地,每個所述匯流板的電源連接板的邊部與其冷卻水分配板的邊部垂直固定為「L」形結構,兩個所述匯流板的冷卻水分配板背靠背對稱設置形成「T」形結構,所述絕緣隔板夾設在兩個冷卻水分配板之間。
優選地,所述感應導體的厚度為10~12mm,加厚設計可提高感應圈的加熱效率和加熱溫度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在使用時,水流從一個匯流板進入感應導體,環繞感應導體流動並從另一個匯流板流出,在此過程中對匯流板和冷卻水管都進行了冷卻。由於各路冷卻水管的冷卻水各自由一對冷卻水連接管單獨供應,大幅提高了冷卻水管的冷卻效果,使感應圈的加熱速度、加熱溫度得以提高,避免由於大功率輸入導致感應圈燒損。該裝置不僅滿足了高合金軋輥的淬火生產,還大幅降低了感應圈由於長時間受熱導致的燒損比例。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匯流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匯流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匯流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E-E向旋轉剖視圖。
其中:感應導體1、接電端部2、冷卻水管3、冷卻水管口3.1、匯流板4、電源連接板4.1、冷卻水分配板4.2、冷卻水連接管4.3、冷卻水接口4.4、冷卻水通道4.5、絕緣隔板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其結構已在背景技術部分作了詳細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3~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包括感應導體1、兩個匯流板4、絕緣隔板5和四路冷卻水管3。
感應導體1和冷卻水管3全部採用紫銅製成,感應導體1的厚度為10~12mm。感應導體1呈有一個斷口的圓環形狀,並在斷口處形成連接正負極的兩個接電端部2。四路冷卻水管3環繞感應導體1並列設置,並在斷口處形成四對冷卻水管口3.1。
對於每個匯流板4,其包括電源連接板4.1和冷卻水分配板4.2,電源連接板4.1、冷卻水分配板4.2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冷卻水連接管4.3,冷卻水分配板4.2的端部設置有四個冷卻水接口4.4,各冷卻水連接管4.3分別通過匯流板4內部的冷卻水通道4.5與一個冷卻水接口4.4相連通,四個冷卻水接口4.4與四路冷卻水管3一端的冷卻水管口3.1一一對應相連通。
每個匯流板4的電源連接板4.1的邊部與其冷卻水分配板4.2的邊部垂直固定為「L」形結構。兩個匯流板4的冷卻水分配板4.2背靠背對稱設置並通過絕緣螺栓進行固定,形成「T」形結構。兩個匯流板4之間以及感應導體1的斷口處採用絕緣隔板5隔開正負極。兩個匯流板4的冷卻水分配板4.2的端部分別固定設置在一個接電端部2處的冷卻水管3上,並與相應的接電端部2電連接。
該裝置在使用時,各路冷卻水管3的冷卻水分別由一個冷卻水連接管4.3單獨供應,水流從一個匯流板4進入感應導體1,環繞感應導體1流動並從另一個匯流板4流出,在此過程中對匯流板4和冷卻水管3都進行了冷卻。
此種形式的冷卻可使冷卻水在出水口、入水口的溫差控制在10℃以下,保證整個感應圈不因加熱過程中過熱而損壞。感應導體1和冷卻水管3全部採用紫銅製成,充分發揮其熱傳導效果。經檢驗,與背景技術中的感應圈相比,本實用新型高合金軋輥表面淬火用感應圈最高可加熱範圍由950~1000℃提高到1100℃以上,加熱速度可提高到250℃/min,保證高合金鋼軋輥淬火後的硬度滿足要求,滿足了高合金軋輥的淬火生產,並大幅降低了感應圈的燒損比例,提高了感應圈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