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4-03-29 19:48:05
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包括機體、攪拌裝置、入料機構;所述的機體一側底部設有出料管;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機體內部的下半部;所述的入料機構包括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側壁相連;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端均設有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上設有多個出料孔;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入料機構的下方;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轉動倉;電機驅動轉軸轉動;所述的轉軸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所述的轉軸可帶動轉動倉旋轉;所述的機體上設有活動門。本實用新型的轉軸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並且轉軸可帶動轉動倉旋轉,機體上設有活動門,如此結構,攪拌完成的粉料可以打開活動門,將轉動倉取出,出料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攪拌機一般包括機體、支架、攪拌裝置,機體的上端開設有入料口,攪拌裝置設於機體內部,將需要攪拌的物料從機體上端的入料口送入,通過攪拌裝置的攪拌將入料進行攪拌,但這種攪拌裝置出料一般是傾倒機體出料或者通過出料慄驅動來出料,效率低下或者耗能高。而且這種攪拌裝置的攪拌時間長,耗能高。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為: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攪拌裝置,出料方便,攪拌快。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包括機體、攪拌裝置、入料機構;所述的機體一側底部設有出料管;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機體內部的下半部;所述的入料機構包括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側壁相連;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端均設有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上設有多個出料孔;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入料機構的下方;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轉動倉;所述的電機驅動轉軸轉動;所述的轉軸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所述的轉軸可帶動轉動倉旋轉;所述的機體上設有活動門。
[0006]進一步,所述的轉軸上端設有卡接柱;所述的卡接柱四周設有多個卡接齒;所述的轉動倉底部設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口四周設有卡接槽;所述的卡接柱和卡接口相互卡接;所述的卡接齒和卡接槽相互卡接。
[0007]進一步,所述的機體側壁上設有活動門。
[0008]進一步,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分別通過斜管向兩側傾斜;所述的斜管上端均設有入料槽。
[0009]進一步,所述的機體的兩側設有支架。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 ] 1.本實用新型的轉軸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並且轉軸可帶動轉動倉旋轉,機體上設有活動門,如此結構,攪拌完成的粉料可以打開活動門,將轉動倉取出,出料方便。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兩種粉狀原料分別通過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送入,粉狀原料可通過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的分流板流出,由於分流板上設有多個出料孔,所以粉料通過多個出料孔流出以後會形成多個細流,由於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側壁相連,所以從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流出的多個細流粉料容易產生碰撞混合,起到預攪拌的效果,經過碰撞混合的粉料進一步通過攪拌裝置的攪拌,使攪拌的更加徹底。將粉料變成多個細流的形式攪拌起來更加快捷,效率也更高。
[0012]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分別通過斜管向兩側傾斜,斜管上端均設有入料槽。如此結構的設置將入料槽通過斜管拉開距離,便於料粉的送入。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流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動倉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轉軸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如圖1所示,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包括機體1、攪拌裝置2、入料機構3。所述的機體I 一側底部設有出料管11。所述的攪拌裝置2設於機體I內部的下半部。所述的入料機構3包括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所述的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底部側壁相連。所述的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底端均設有分流板311。如圖2所示,所述的分流板311上設有多個出料孔3111。所述的攪拌裝置2設於入料機構3的下方。如圖1所示,所述的攪拌裝置2包括電機21、轉軸22和轉動倉23。所述的電機21驅動轉軸22轉動。所述的轉軸22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23 ο所述的轉軸22可帶動轉動倉23旋轉。所述的機體I上設有活動門11。如圖4所示,進一步優選,所述的轉軸22上端設有卡接柱221。所述的卡接柱221四周設有多個卡接齒222。如圖3所示,所述的轉動倉23底部設有卡接口 231。所述的卡接口 231四周設有卡接槽232。所述的卡接柱221和卡接口 231相互卡接。所述的卡接齒222和卡接槽232相互卡接。進一步優選,所述的機體I側壁上設有活動門U。進一步優選,所述的機體I的兩側設有支架4。進一步優選,所述的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分別通過斜管312向兩側傾斜。所述的斜管312上端均設有入料槽313。
[0019]本實用新型的轉軸22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23,並且轉軸22可帶動轉動倉23旋轉,機體I上設有活動門11,如此結構,攪拌完成的粉料可以打開活動門11,將轉動倉23取出,出料方便。本實用新型可以將兩種粉狀原料分別通過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送入,粉狀原料可通過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底部的分流板311流出,由於分流板311上設有多個出料孔3111,所以粉料通過多個出料孔3111流出以後會形成多個細流,由於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底部側壁相連,所以從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底部流出的多個細流粉料容易產生碰撞混合,起到預攪拌的效果,經過碰撞混合的粉料進一步通過攪拌裝置2的攪拌,使攪拌的更加徹底。將粉料變成多個細流的形式攪拌起來更加快捷,效率也更高。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入料管31和第二入料管32分別通過斜管312向兩側傾斜,斜管312上端均設有入料槽313。如此結構的設置將入料槽313通過斜管312拉開距離,便於料粉的送入。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包括機體、攪拌裝置、入料機構;所述的機體一側底部設有出料管;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機體內部的下半部;所述的入料機構包括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部側壁相連;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底端均設有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上設有多個出料孔;所述的攪拌裝置設於入料機構的下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轉動倉;所述的電機驅動轉軸轉動;所述的轉軸上端活動連接轉動倉;所述的轉軸可帶動轉動倉旋轉;所述的機體上設有活動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轉軸上端設有卡接柱;所述的卡接柱四周設有多個卡接齒;所述的轉動倉底部設有卡接口;所述的卡接口四周設有卡接槽;所述的卡接柱和卡接口相互卡接;所述的卡接齒和卡接槽相互卡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動門設於機體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入料管和第二入料管分別通過斜管向兩側傾斜;所述的斜管上端均設有入料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卡接式攪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體的兩側設有支架。
【文檔編號】B01F9/00GK205700422SQ201620401126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日
【發明人】錢麗娟
【申請人】錢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