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固有觀念 350W電源能否委以重任?
2024-03-05 20:58:19 1
泡泡網電源頻道9月5日 不知何時開始,家用機的標準從300W起跳。一臺普通主機要想穩定使用,電源就得300W、同時遊戲玩家在組裝性能級主機,均欽點500W以上的電源。如果問原因,眾口皆回答留有充裕餘量。這個似乎成為了行業規則,但隨著上遊廠商愈發重視能耗問題,這條潛規則還適用麼?
●核心節能技術大行其道
有關DIY功耗的話題,似乎永遠存在矛盾。一方面板卡廠商不斷高喊節能減排技術,一方面電源廠商不斷高喊高功率穩定應用。不管誰對誰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就是現在性能配件在能源危機面前保持積極的勢頭,整機平臺功耗得到合理控制。以前用GPU煎蛋的一幕不復存在了。
控制核心配件功耗發熱,離不開兩種手段。首先就是物理製程的進化,這是最為有效的功耗控制手段。從μm走來一路進入nm工藝,P4火爐時代的功耗一去不復返。目前28NM工藝已經正式投入商用,例如代工大廠TSMC良品率已逐步攀升至80%。Nvidia、AMD、INTEL等主流性能級晶片功耗喜人。
除了物理製程的進化,各大廠商還積極應用新的節能技術。例如AMD的7系列顯卡導入ZeroCore Power技術,待機功率低至3W,交火狀態下甚至能關閉副卡。其他例如NVIDIA顯卡Hybrid Power、AMD CPU採用的Cool&Quiet、Intel CPU採用的C1E Enhanced Halt State 和SpeedStep,甚至威騰電子硬碟加入的GreenPower技術,整機功耗已今非昔比。
●所需功率不能簡單累加
自從功耗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圍繞功耗計算開展的各種努力就未曾停止。其中以各大硬體檢測軟體自帶的功率計算器最為普遍。筆者選用某主流計算器,選取目前中高端4核獨顯配置,得到了整機功耗。(平臺功耗需整機功耗減去外設功耗)
不難看出,經過簡單累加後的功耗,反映了一個問題:500W電源真的很有必要?先不糾結500W是否滿足,我們來探討功率器的工作原理。其秘密就在於收集各大廠商標定的產品TDP進行疊加計算。而TPD定義散熱設計功耗,是滿負荷達到的最高發熱熱量。也就是說TPD誕生意義在於給散熱廠商一個極限熱值避免配件燒毀。
那TDP和功耗有無實際關係呢?絕對有,TDP>實際功耗。實際功率W=電流A×電壓V,因此TDP和實際功率並沒有算術關係,TDP的標定相對於實際功耗有充足餘量。也就是說利用功率器計算的功率是各配件均在極端滿負荷下得到的總最大功率。請問日常應用可否令所有配件滿載?日常應用是否處於極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