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0 19:53:05 1
專利名稱: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架空乘人裝置中的活動抱索器的拐彎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架空乘人裝置中的活動抱索器在運送人員過程中如果出現巷道拐彎時,礦山架空乘人不能安全便捷地通過拐彎點;有的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試圖利用原有動能克服摩擦力做功,但這樣由於有動能損失,乘人承受較大的加速度很不舒服;而且只適用於高速設備,對於低速設備則無能為力。有必要開發新型的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來解決這一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以實現礦山架空乘人能安全便捷的通過拐彎點。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活動乘人機構、運載鋼絲繩,活動乘人器內的摩擦襯墊與運載鋼絲繩通過靜摩擦聯接;其特徵在於設有一個呈彎道形狀的拐彎軌道,該拐彎軌道的兩端分別與其前端的上連接軌道和其後端的下連接軌道連接;在拐彎軌道的前端設有一勢能提升機構;該勢能提升機構與雙壓繩連接;所述上聯接軌道位於雙壓繩的下方;在上聯接軌道上設有連接軸,在活動乘人機構的上端設有可與聯接軸套接並能在運載鋼絲繩或拐彎軌道上滑動的軸套。根據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設置,勢能提升機構是一託輪組機構。優選託輪組機構是四託輪組機構。進一步,拐彎軌道上設有四抗繩輪組。鋼絲繩在位於上連接軌道之處,其前端的水平位置要高於所述上連接軌道的水平位置;鋼絲繩在位於下連接軌道之處,其前端的水平位置要低於所述上連接軌道的水平位置。活動乘人機構上還設置有一乘人平臺,該乘人平臺通過一抱索或抱杆與位於上端部的軸套連接。使用時在拐彎點之前,活動乘人機構經勢能提升機構先提升一下高度;在雙壓繩的作用下,運載鋼絲繩在上聯接軌下通過,活動乘人機構與運載鋼絲繩脫開,其軸套與連接軸套接;並在慣性與所在高處的勢能作用下向下滾動進入拐彎軌道。脫開後的運載鋼絲繩經通過四抗繩輪組在拐彎軌道上進行拐彎,拐彎後穿過下聯接軌道。活動乘人機構通過拐彎軌道來到下聯接軌處,當活動乘人機構經拐彎軌道滾過下聯接軌時,再一次與運載鋼絲繩接觸,經活動乘人機構內的摩擦襯墊與運載鋼絲繩的摩擦力繼續向前運行;拐彎結束。本實用新型利用架空乘人裝置本身的動力獲得額外勢能後將人員與運載鋼絲繩脫開,再利用勢能克服摩擦力做功完成拐彎,沒有原有動能損失,這樣人員乘坐時就可以順利舒適地通過拐彎點。
圖1為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結構示意圖-主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中標記鋼絲繩1、四託輪組2、上聯接軌道3、雙壓繩4、拐彎軌道5、活動乘人機構6、下聯接軌道7、四抗繩輪組8。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和圖2,本實施例為摩擦式活動抱索器,活動乘人機構6上端部內設有摩擦襯墊,與運載鋼絲繩1通過靜摩擦連接。如圖所示,在拐彎點之前的運載鋼絲繩1與四託輪組2連接。四託輪組2用於將活動乘人機構提升一定高度,其與雙壓繩4連接。雙壓繩4的下方是上聯接軌道3 ;在上聯接軌道3上設有連接軸,在活動乘人機構上設有與聯接軸套接的軸套,上聯接軌道3與設有四抗繩輪組8的拐彎軌道5連接,拐彎軌道5與下聯接軌7連通。鋼絲繩1在位於上連接軌道3之處,其前端的水平位置要高於上連接軌道3的水平位置。在位於下連接軌道7之處,其前端的水平位置要低於上連接軌道7的水平位置。拐彎軌道5是一根具有較高結構強度的圓形鋼軌,用以承載人體的重量。活動乘人機構6的上端部有一軸套,用於套在鋼絲繩1或者拐彎軌道5等類似機構上,該軸套可以形成為彎鉤形也可以形成為圓圈形,軸套之中設置有摩擦襯墊。摩擦襯墊以滑動摩擦的方式掛在拐彎軌道5上。活動乘人機構6的下端部設置有一基本呈水平狀的載人平臺,用以承載人體。使用時,鋼絲繩在位於整個機構兩端的驅動機構的帶動下運動,在拐彎點之前,人員坐在活動乘人機構6上,鋼絲繩帶動活動乘人機構6向上運行,經四託輪組2先提升一下高度。在雙壓繩4的作用下,運載鋼絲繩1在上聯接軌道3下通過,活動乘人機構6與運載鋼絲繩1脫開;其軸套與連接軸套接;然後在慣性與所在高處勢能作用下向下滾動進入拐彎軌道5 ;脫開後的運載鋼絲繩經通過四抗繩輪組8在拐彎軌道5上進行拐彎,拐彎後穿過下聯接軌道7 ;人員坐在活動乘人機構6上通過拐彎軌道5來到下聯接軌7處,當活動乘人機構經拐彎軌道5滾過下聯接軌7時,再一次與運載鋼絲繩1接觸,經活動乘人機構6內的摩擦襯墊與運載鋼絲繩1的摩擦力繼續向前運行;拐彎結束。以上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不能認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僅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如果與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沒有產生本質上的區別,對上述實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換仍然被視為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包括活動乘人機構、運載鋼絲繩,活動乘人機構內的摩擦襯墊與運載鋼絲繩通過靜摩擦聯接;其特徵在於,設有一個呈彎道形狀的拐彎軌道,該拐彎軌道的兩端分別與其前端的上連接軌道和其後端的下連接軌道連接;在拐彎軌道的前端設有一勢能提升機構;該勢能提升機構與雙壓繩連接;所述上聯接軌道位於雙壓繩的下方;在上聯接軌道上設有連接軸,在活動乘人機構的上端設有可與聯接軸套接並能在運載鋼絲繩或拐彎軌道上滑動的軸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勢能提升機構是一託輪組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託輪組機構是四託輪組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拐彎軌道上設有四抗繩輪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絲繩在位於上連接軌道之處,其前端的水平位置高於上連接軌道的水平位置;鋼絲繩在位於下連接軌道之處, 其前端的水平位置要低於所述上連接軌道的水平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乘人機構上還設置有一乘人平臺,該乘人平臺通過一抱索或抱杆與位於上端部的軸套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活動抱索器拐彎裝置,包括呈彎道形狀的拐彎軌道,該拐彎軌道的兩端分別與其前端的上連接軌道和後端的下連接軌道連接;在拐彎軌道的前端設有一勢能提升機構;該勢能提升機構與雙壓繩連接;上聯接軌道位於所述雙壓繩的下方;所述上聯接軌道上設有連接軸;以及一活動乘人機構,該活動乘人機構的上端部設有一用於可與聯接軸套接及在鋼絲繩或拐彎軌道上滑動的軸套;以及貫通和連接上述各部件的鋼絲繩。本實用新型利用架空乘人裝置本身的動力獲得額外勢能後將人員與運載鋼絲繩脫開,再利用勢能克服摩擦力做功完成拐彎,不損失原有動能,這樣人員乘坐時不承受大的加速度就可以順利和舒適通過拐彎點。
文檔編號B61B12/12GK202147683SQ201120296849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6日
發明者董建生 申請人:董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