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無人飛行器的消防滅火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4-03-31 22:30:05
本發明涉及消防滅火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於無人飛行器的消防滅火裝置。
背景技術:
火災是世界上多發性災害中發生頻率最高的一種災害,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萬起,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密集、結構複雜的高層建築逐漸增多。而高層建築的性質和一般的建築火災不同,具有火勢蔓延快、群眾疏散困難、火災撲救難度大等特點。但是,與高層建築的發展相比,現有的消防應急救援裝備能力嚴重失衡。此外,我國森林資源較為貧乏,森林覆蓋率約為13%左右,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6,但森林大火每年都有發生,如何解決森林防火、救火的問題,也是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內採用無人機技術消防滅火已經走向實際應用階段,無人機滅火技術代替了傳統的滅火技術,使一些現有的滅火設備不能夠解決的難題得到了相應的解決。但現有的無人機滅火技術在應用上仍有其局限性。如中國專利號ZL201520729314.5,授權公告日為:2016年2月2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滅火無人機持續供水裝置;該申請案將內齒輪設置在控制平臺的底端,電機安裝在汽車的駕駛室的頂端,外齒輪與內齒輪相嚙合,增壓泵設置在無人機主體的內部,總水管的上端安裝在增壓泵上,總水管的下端與分水管連接,噴頭設置在分水管上,定位系統和控制模塊均設置在無人機主體的內部,煙霧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均設置在無人機主體的底部,探測頭安裝在無人機主體的前端。無人機主體設置在水箱的頂端,水泵設置在水箱的內部。該申請案中汽車上的水箱中的水由進水管持續不斷的向無人機供水進行滅火,無需無人機反覆的起降裝載滅火水,減輕了無人機自身的重量。但該申請案無人機通過進水管與汽車水箱相連,不僅存在進水管易纏繞的問題,同時,進水管的存在也極大的限制了無人機的靈活飛行,其在飛行距離、飛行高度、飛行過程中空間位置變換等方面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又如中國專利號201120251555.5,授權公告日為2012年3月21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消防監測用垂直起降小型無人機;該申請案包括機身,機翼,腳架,滅火模塊和圖像採集模塊五大部分,所述的機翼和其下方的腳架各為四個,分別對稱插接在機身左右兩側;所述的滅火模塊和圖像採集模塊位於機身下部;所述的機身由控制模塊電路倉,GPS接收模塊倉和電池倉一體成型組接而成;所述的機翼為可旋角機翼;所述的腳架包括起落腳架和起震腳架避震器;所述的滅火模塊包括滅火鋼瓶、機械手臂抱夾、機械手臂油缸、滅火器壓把和壓把給壓裝置;所述的圖像採集模塊包括攝像設備和無線數據傳輸裝置。該申請案針對城市高層建築消防,可以準確定位火場信息,達到防災減災的效果。但該申請案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不便於推廣應用,仍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針對現有無人機滅火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種基於無人飛行器的消防滅火裝置;本發明不僅能夠在城市高層建築、森林等複雜火場消防中起到很好的監測作用,低成本高效率地準確定位火場信息,同時能夠達到快速滅火的目的,並能靈活獲取被困人員信息,便於普及應用。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的一種基於無人飛行器的消防滅火裝置,包括機架、飛行提升機構、滅火彈固定機構和滅火彈釋放機構;所述的機架包括機臂、固定架和腳架,機架沿其機體伸出機臂,機體下部設置有固定架和腳架;所述的飛行提升機構設置於機臂的末端,該飛行提升機構包括電子調速器、電機和螺旋槳,電子調速器的輸出端連接電機,電機控制螺旋槳以不同轉速旋轉,螺旋槳的外圍設置有保護罩;所述的滅火彈固定機構包括抱箍,該抱箍與固定架相連共同固定滅火彈;所述的滅火彈釋放機構包括電磁鐵單元和第一銷釘,第一銷釘插入滅火彈的瓶口,電磁鐵單元控制第一銷釘拔出實現滅火彈的釋放。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機臂上掛載有傳感器和探照燈。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臂上掛載的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有毒有害氣體傳感器、可燃氣體傳感器和煙霧濃度傳感器中的一種或多種。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機臂上掛載的傳感器至少有一個為溫度傳感器,剩餘傳感器為有毒有害氣體傳感器、可燃氣體傳感器和煙霧濃度傳感器中的一種或多種。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無人飛行器還包括搜救機構,所述的搜救機構包括擴音器、生命探測儀、攝像裝置,擴音器掛載於兩相鄰機臂之間,生命探測儀固定於固定架上,所述的攝像裝置共設置有2個,分布於無人飛行器的兩側,單個攝像裝置的攝像頭在180°範圍內旋轉。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無人飛行器的兩側固定相同個數的滅火彈,且單側固定1~3個滅火彈;單個滅火彈單獨配備一個滅火彈釋放機構,該滅火彈釋放機構的電磁鐵單元固定於固定架上,且電磁鐵單元的推拉杆通過第一金屬鏈與第一銷釘相連。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抱箍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快換軌道,該快換軌道能夠沿著抱箍的垂直方向拉出。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快換軌道的一端或兩端設置有軌道限位件,該軌道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