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過過渡盤連接的脹套芯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4 12:46:05 1

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工具機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加工工件外圓的脹套裝置。
背景技術:
在套類零件加工技術領域,對於需加工工件外圓與已精加工過的內孔有同軸度要求,且除內孔以外無其他可裝夾部位的工件,如使用通常用三爪撐緊的方法,會在撐緊時在已精加工過的工件內孔留下痕跡而破壞工件內孔質量,同時由於卡盤三爪與被加工工件接觸長度較短,定位及夾緊不夠可靠存在安全隱患。使用帶有錐度脹套的芯軸不會將被加工工件夾壞且定位可靠裝夾牢固操作也很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安全可靠,定位準確,工件無裝夾痕跡,操作方便的通過過渡盤連接的脹套芯軸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通過過渡盤連接的脹套芯軸裝置,包括安裝在工具機主軸上的芯軸及套設在芯軸上的脹套,待加工工件通過脹套套設在芯軸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芯軸通過過渡盤連接在工具機主軸上,且芯軸與過渡盤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短軸和定位孔。
進一步地,過渡盤與芯軸之間通過第一螺釘連接,所述的過渡盤與工具機主軸通過第二螺釘連接。
進一步地,過渡盤上設置有與車床主軸前端的定位短錐錐度一致的定位錐孔,該定位錐孔大端直徑小於主軸定位短錐的大端直徑,且過渡盤上的定位孔與定位錐孔同軸。
進一步地,定位短軸和定位孔過渡配合。
進一步地,芯軸上設置有與定位短軸同軸的錐度體,且該錐度體的錐角為9°。
進一步地,錐度體與脹套內孔的錐度一致,且脹套的外圓直徑小於待加工工件的內孔直徑,脹套內錐孔的大端直徑小於芯軸上錐度體的大端直徑。
進一步地,脹套外側通過螺栓安裝有壓緊脹套的壓蓋,且該壓蓋的外圓直徑小於脹套的外圓直徑,壓蓋內側設置有一凹槽,該凹槽直徑大於芯軸上的錐度體的小端直徑。
進一步地,脹套為帶有連接部位左右交替的彈性槽的錐度脹套。
進一步地,壓蓋內凹槽深度為6mm,且凹槽直徑比芯軸的錐度體31的小端直徑大1.5mm。
本裝置在車床上用於已精加工過的工件內孔及端面定位,加工外圓或端面,通過過渡盤和芯軸的相關技術參數,保證加工出的外圓與基準孔同軸,當擰緊壓蓋上的螺母時,螺母推動壓蓋壓向脹套小端孔的端面推動脹套向錐度芯軸大端方向移動,此時脹套被脹大實現將工件脹緊。本裝置適合於工件的內孔精加工過,且外圓與內孔有同軸度要求的工件加工時使用,且本裝置定位夾緊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對工件已精加工過的內孔沒有損壞,操作簡單,定位脹緊可靠迅速,通用性強,適合批量生產時使用。對於一些孔徑差距不大的工件可在使用時通過改變螺母不同的旋入深度實現對工件的脹緊。對於工件孔徑差距大時可通過改變脹套外徑尺寸實現脹緊工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附圖1為本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裝置中過渡盤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中A-A向剖視圖;
附圖4為本裝置中脹套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裝置中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附圖5側視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中所示,一種通過過渡盤連接的脹套芯軸裝置,包括安裝在工具機主軸上的芯軸3及套設在芯軸3上的脹套4,待加工工件8通過脹套4套設在芯軸3上,脹套4用來脹緊待加工工件8的內孔,芯軸3通過過渡盤1連接在工具機主軸上,且芯軸3與過渡盤1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短軸9和定位孔10,過渡盤1與芯軸3之間通過第一螺釘2連接,過渡盤1與工具機主軸通過第二螺釘7連接,實現了過渡盤1與芯軸3依次與工具機主軸連接。過渡盤1上設置有與車床主軸前端的定位短錐錐度一致的定位錐孔11,該定位錐孔11大端直徑小於主軸定位短錐的大端直徑,目的是防止過渡盤1的端面與工具機主軸端面貼緊導致錐體間不能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且過渡盤1上的定位孔10與定位錐孔11同軸,以保證後續待加工工件8在定位夾緊後加工出的外圓與其同軸,定位短軸9和定位孔10過渡配合,使其連接緊密,且芯軸3上設置有與定位短軸9同軸的錐度體31,且該錐度體31的錐角為9°,大於光滑金屬接觸面間的自鎖角;錐度體31與脹套4內孔的錐度一致,且脹套4的外圓直徑小於待加工工件8的內孔直徑,目的是使工件能夠順利安裝,脹套4內錐孔的大端直徑小於芯軸3上錐度體31的大端直徑,確保脹套4起到較好的脹緊效果。脹套4外側通過螺栓安裝有壓緊脹套4的壓蓋5,且該壓蓋5的外圓直徑小於脹套4的外圓直徑,使工件能夠順利安裝,壓蓋5內側設置有一凹槽,該凹槽直徑大於芯軸3上的錐度體31的小端直徑,目的是當壓蓋5沿軸向移動壓向脹套4時,不會與芯軸3發生幹涉。脹套4為帶有連接部位左右交替的彈性槽的錐度脹套,彈性好,脹緊效果好。且優選壓蓋5內凹槽深度為6mm,凹槽直徑比芯軸3的錐度體31的小端直徑大1.5mm。
具體使用時,通過第二螺釘7和第一螺釘2將過渡盤1和芯軸3依次安裝到工具機主軸上,然後裝上脹套4和待加工工件8,用壓蓋5壓住脹套4,並通過螺栓上的螺母旋進推動壓蓋5及脹套4向芯軸3上的錐度體31的大軸端移動,進而使脹套4在徑向脹大,從而實現對安裝在脹套4外的工件的脹緊,即可進行後續的車削加工,此處,由於壓蓋5通過旋進螺栓上的螺母向芯軸3上的錐度體31的大軸端移動而使脹套4脹大,從而將工件撐緊的,在使用時,只需將螺母鬆開,不必取下螺母及壓蓋,即可將加工後的工件卸下,工件裝卸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於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受限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