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奈爾大學養600多頭奶牛,還可以是用來供暖,怎麼做到的?
2024-03-26 13:12:09 2
天冷了,大家對取暖問題一直特別關注,尷尬的南北供暖分界線上,不同區域都正在經歷一個與以往不一樣的寒冬。同一個問題進入科技時代以後,變成了人類無聲的能源利用競爭,怎樣以最環保有效的方式供暖,就成了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在這之前,這類牛奶主要用於研究降低牲畜碳排放。由於1頭牛每天都會以排洩和打嗝的形式排放溫室氣體,研究者們嘗試著改變其飼料配比並注射疫苗以降低相應碳排放。
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康奈爾大學牛群一天共生產牛糞40噸,是科學家們心目中一種新型供熱材料。這樣,不僅解決了牛糞處理難題,而且還能為發電發熱提供巨大能量。
其實,儘管溼牛糞自身的重量大,口感讓人很難接受,但幹牛糞不但容易保存而且自身也無異味。而奶牛飼料又多為草料,因此幹牛糞中主要成分仍為植物纖維,比較利於燃燒和發熱。
據了解,該設備主要分三個環節,一是需採集溼牛糞並藉助微生物生產生物燃氣(含二氧化碳、甲烷);二是有機物轉化並從牛糞中提煉油脂,可作為很好的農業肥料,三是綜合前面兩個步驟生產的二氧化碳、氫氣及其他物質生產可再生天然氣。
聽上去也不算複雜,但是每一步所生產的能量都能給康奈爾大學供熱供電,僅依靠600頭牛就能滿足全校用電。
事實上,中國西藏地區的牧民從古至今一直用牛糞取暖,只是方式比較原始,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