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8 19:34: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計算機運行過程中,CPU和各種元器件高速運轉,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導致計算機運行緩慢、死機甚至燒毀。為了給計算機創造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基本都採用在機箱內安裝風扇進行散熱。雖然風扇能夠將機箱內的部分熱量帶走,但是,隨著計算機運行時間的加長,風扇本身的溫度在不斷上升,而風扇周邊的空氣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導致散熱區域與熱源之間的溫差越來越小,因此,散熱效果愈來愈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隨著計算機運行時間加長,散熱效果愈來愈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包括設置在機箱內的風扇和設置在機箱外的散熱片,機箱壁上穿設有轉軸,轉軸周圍的機箱壁上設有通風孔,風扇和散熱片分別設置在轉軸的兩端,散熱片為多個且沿周向呈放射狀設置在轉軸上,散熱片上方的機箱壁上設有水箱,水箱底板上設有出水口。
優選地,上述出水口為設置在水箱底板上的網狀孔。
優選地,上述散熱片下方的機箱壁上設有水槽。
優選地,位於機箱內的轉軸端部與電機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在機箱內外同軸設置風扇和散熱片,散熱片與風扇同時轉動,可及時將風扇排出的熱風驅散;同時,散熱片上方設置的水箱通過出水口向散熱片灑水降溫,水遇熱汽化,不僅降低了散熱片、風扇的溫度,而且降低了散熱片、風扇附近的空氣溫度,增大了散熱區域與熱源之間的溫差,增強了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A-A視圖。
圖中,1.機箱,2.風扇,3.散熱片,4.轉軸,5.水箱,6.水槽,7.電機,8. 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
一種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參見圖1、圖2和圖3,包括設置在機箱1 內的風扇2和設置在機箱1外的散熱片3,機箱1壁上穿設有轉軸4,轉軸 4周圍的機箱1壁上設有通風孔8,風扇2和散熱片3分別設置在轉軸4的兩端,散熱片3為多個且沿周向呈放射狀設置在轉軸4上,散熱片3上方的機箱1壁上設有水箱5,水箱5底板上設有出水口。
為了使水箱5內的水緩慢灑向散熱片3,出水口為設置在水箱5底板上的網狀孔。
為了防止未汽化的水漫流,散熱片3下方的機箱1壁上設有水槽6,用於收集落下的水。
為了結構緊湊且安全,位於機箱1內的轉軸4端部與電機7連接。
風扇2轉動時,散熱片3同時轉動,可將風扇2排出的熱量及時驅散,增強了散熱效果。隨著計算機的運行時間加長,散熱效果越來越差,此時,給水箱5加水,水通過底面的出水口灑向散熱片3,水遇熱汽化,不僅降低了散熱片、風扇的溫度,而且降低了散熱片、風扇附近的空氣溫度,從而使機箱1內的熱量及時排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計算機機箱散熱裝置,通過散熱片和水箱的設置,增大了散熱區域與熱源之間的溫差,增強了散熱效果。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隨著計算機運行時間加長,散熱效果愈來愈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