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軟化爐的製作方法
2024-03-04 13:44: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工藝品生產設備,尤其是一種玻璃軟化爐。
背景技術:
工藝玻璃品批量生產在完成玻棒切割後需要進行軟化定型,而玻璃棒需要高達1000度的溫度才能使其軟化。往常的軟化爐較小,只能進行單一操作,因此熱量、人工等都存在較大浪費。其次,軟化爐裡的電熱絲熔點低,經常因耐不住高溫而損壞。另外,在批量進行軟化過程中,各處的溫度不統一,軟化時間有長有短,導致最終產品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玻璃軟化爐,能夠減少軟化爐的維修,提高軟化爐的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玻璃軟化爐,包括爐體,爐體上設有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為相互並聯的加熱管,加熱管在爐體內等距分布;所述加熱管為U型,包括直管部和彎管部,直管部管壁厚度小於彎管厚度,直管部和彎管部內設有鐵鉻鋁合金電熱絲。
所述爐體包括金屬外殼體、保溫層及耐火層,其中保溫層採用石棉材質製作,耐火層採用碳化矽材質的耐火磚製成。
所述爐體內設置有多個熱電偶溫控點,熱電偶溫控點熱電偶溫控點上下交替、等距分布。
所述爐體為長方形,爐體上沿長度方向等距設有多個進料口,進料口上設有自動滑門。
本實用新型一種玻璃軟化爐,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通過設置鐵鉻鋁合金電熱絲,採用厚度不均的加熱管,能夠適應高溫條件下玻璃軟化。且壽命較長,減少維修,提高效率。
2)、通過增大爐體的體積,採用導熱性能良好的碳化矽耐火磚、利用多組均布的加熱管,在保證加熱的同時進行多組玻璃半成品的軟化工藝,提高作業效率,為同時自動化作業提供基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加熱管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示意圖。
圖中:爐體1,加熱組件2,直管部3,彎管部4,外殼體5,保溫層6,耐火層7,自動滑門8,電熱絲9,熱電偶溫控點1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玻璃軟化爐,包括爐體1,所述爐體1包括金屬外殼體5、保溫層6及耐火層7,其中保溫層6採用石棉材質製作,耐火層7採用碳化矽材質的耐火磚製成。由於碳化矽材質的耐火磚具有耐鹼性,耐酸性,抗熱震性,熱膨脹係數小,導熱性好等優點,最高可耐1650度的高溫。這樣,可有效地改善裝置對玻璃製造需要高溫條件的適應性,也充分利用餘能和餘熱,達到了資源二次利用的效果。為了能夠一次性進行多組半成品的軟化操作,將爐體1設置為長方形,爐體1上沿長度方向等距設有多個進料口,進料口上設有自動滑門8,自動滑門8下方通過滾輪與鋼絲繩連接,鋼絲繩與爐體上位於進料口對面一側的氣缸下端連接,氣缸前端設有託架。這樣當料口打開時,託架同時伸出,進行多組同時操作。
在爐體1上設有加熱組件2,加熱組件2上端伸出爐體1外並相互並聯,加熱管在爐體1內等距分布,這樣方便在較大空間內同時受熱,提高受熱效率。為了對各處的溫度進行實時監測,可在爐體1內設置有多個熱電偶溫控點10,熱電偶溫控點10上下交替、等距分布,利用熱電偶檢測並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加熱管加熱電路中溫度繼電器的中斷實現加熱或保溫。由於加熱組件2並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且熱電偶溫控點安裝點與加熱管位置是對應的,這樣當某處溫度在指定溫度範圍之外時,可實現局部控制,避免局部過熱。
由於U型加熱管可適用結構較為簡單,可適用於此處間隔加熱且與軟化過程互不衝突。但傳統U型加熱管內部的電熱絲耐熱性能較低,在超過1000攝氏度的爐體內很快就損壞且彎曲部易破裂。經過多次試驗發現鉻鋁合金電熱絲最高運行溫度可達到1400攝氏度,導熱係數是60.3KJ/m.h℃,電阻率是1.09+0.05μΩ·m,以此種材質的電熱絲替換軟化爐本身的電熱絲能夠適應玻璃透鏡生產 ,使用壽命長,表面複合高,並有較好的抗氧化性。另外,為了避免折彎部位斷裂,直管部(3)管壁厚度小於彎管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