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4-03-22 14:36:05 1
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飼料草收集設備,具體是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包括機架(1)、收草機構、集草箱(6);所述的集草箱(6),其上部設置機架(1),下部設置支架(8),所述的集草箱(6)的兩側分別設置風機(7),所述的集草箱(6)的一側配合設置門(9);所述的機架(1)的兩端配合設置收草機構,所述的收草機構包括變速器(2)、電機(3)、轉軸(4)、收草梳(5),其中所述的轉軸(4),其一端與變速器(2)、電機(3)的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收草梳(5)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解決了人工對乾草進行收集,其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費時費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飼料草收集設備,具體是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牧草指作為家畜飼料而栽培的植物。廣義的牧草包括青飼料和作物。作為牧草的條件最好是具備生長旺盛草質柔嫩、單位面積產量高、再生力強、一年內能收割多次、對家畜適口性好、營養上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長骨骼所必需的適量的磷鈣及豐富的維生素類等。從這一點來看以豆科植物為好。收割後可作為鮮草、乾草、青貯飼料使用。
[0003]其中乾草是飼料餵養的一種,傳統的乾草收集通常採用人工使用耙子進行收集,其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乾草收集的效率,造成收集乾草費時費力,增加了用工成本,使用效率低,使用不便。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解決了人工對乾草進行收集,其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費時費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0006]—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包括機架1、收草機構、集草箱6;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草箱6,其上部設置機架I,下部設置支架8,所述的集草箱6的兩側分別設置風機7,所述的集草箱6的一側配合設置門9;所述的機架I的兩端配合設置收草機構,所述的收草機構包括變速器2、電機3、轉軸4、收草梳5,其中所述的轉軸4,其一端與變速器2、電機3的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收草梳5連接。
[0007]其中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所述的支架8的底端還配合設置有輪子10。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便捷,操作方便,解決了人工對乾草進行收集,其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費時費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用工成本,省時省力,實用可靠。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收草梳的俯視圖。
[0012]其中,1.機架,2.變速器,3.電機,4.轉軸,5.收草梳,6.集草箱,7.風機,8.支架,9.門,10.輪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4]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包括機架1、收草機構、集草箱6;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草箱6,其上部設置機架I,下部設置支架8,所述的集草箱6的兩側分別設置風機7,所述的集草箱6的一側配合設置門9;所述的機架I的兩端配合設置收草機構,所述的收草機構包括變速器2、電機3、轉軸4、收草梳5,其中所述的轉軸4,其一端與變速器2、電機3的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收草梳5連接。
[0015]其中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所述的支架8的底端還配合設置有輪子10。
[0016]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變速器2、電機3工作,並帶動轉軸4轉動,同時隨著轉軸4的轉動,使得收草梳5也轉動,收草梳5將乾草拾起,同時風機7工作,將收草梳5拾起的乾草吸入集草箱6內,然後通過門9將乾草取出使用即可。
[0017]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便捷,操作方便,解決了人工對乾草進行收集,其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費時費力,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問題,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用工成本,省時省力,實用可靠。
【主權項】
1.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包括機架(I)、收草機構、集草箱(6);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草箱(6),其上部設置機架(I),下部設置支架(8),所述的集草箱(6)的兩側分別設置風機(7),所述的集草箱(6)的一側配合設置門(9);所述的機架(I)的兩端配合設置收草機構,所述的收草機構包括變速器(2)、電機(3)、轉軸(4)、收草梳(5),其中所述的轉軸(4),其一端與變速器(2)、電機(3)的主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收草梳(5)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農業乾草收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架(8)的底端還配合設置有輪子(10)。
【文檔編號】A01D89/00GK205694392SQ20162060878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發明人】丁學軍
【申請人】丁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