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作畫巧破案
2024-04-06 15:15:05
話說有一位畫師名為張一念,技藝高超,筆下諸物栩栩如生,猶擅長人物細工,名動南方諸省,有「千金易得,一念難求」之說。
一日,張一念去山東遊玩採風,路過青州,看夠夕陽餘暉,天色已晚,周圍沒有客棧,他看到半山腰裡有一座寺廟,於是進去投宿,這座寺廟叫做般若寺,僧眾約有十人,有一個小沙彌領他到了一處空房,一切安頓就緒之後,小沙彌離開,張一念也是累極,躺下便沉沉睡去。
到了半夜,張一念醒來,但見月光如銀,透過窗欞照在牆壁上,亮如白晝,他定晴一看,卻見一位姑娘立在牆壁旁邊,被月光一照,宛如天人,雖然衣著樸素,短襖襦衣,卻給人驚豔奪眼之感。
張一念有些痴了,拱手施禮自報家門:「小姐有禮了,在下張一念,」哪知這姑娘像是沒有聽見似的,並不理會,而是環顧四周,神色迷茫,張一念又自我介紹,稱自己是一名畫師,姑娘依舊不理不睬,反是轉過臉去,側對著他。
張一念突地心頭一駭,忖道:「此地乃是釋家清靜場合,夜半三更,為何這位姑娘會出現在我房中,我記得臨睡時門已反鎖,」甫生一念,這女子驟然消失不見。
張一念猛然醒來,天已蒙蒙亮了,方才剛才乃是一夢,那姑娘茫然若顧的倩影,揮之不去,他一拍腦門,就拿出畫筆畫紙,將她畫在紙上,一揮而就,少傾畫成,反覆觀賞,最後嘆道:「我張一念此生恐怕再也繪不了這麼好的畫了。」
告別寺廟之後,又下山行走半月,來到齊縣,張一念乃是年少多金的主兒,穿戴惹人眼,一個沒留神,包裹被人偷了去,他在南方甚有名氣,但在北方知道者寥寥無幾,銀錢卻是小事,唯一可惜的是包裹裡藏有投宿般若寺時的那副畫作,無奈之下,用懷裡的散錢碎銀重新買了畫筆畫紙,沿街作畫,也是時運乖蹩,連著兩日,竟然沒有賣出去一副,只因他要價甚高,他卻忘了,這裡並非南方,所以饒是畫得再好,也只是圍觀稱讚者眾,掏腰包人沒有一個。
第三日,張一念又去街上賣畫,剛一出攤,就被兩個衙差用鐵鏈套住脖子,兩手反背,扣了起來。張一念不知何事,訝道:「兩位,你們莫不是認錯人了吧?小生寫畫為生,從未有作奸犯科之事。」
那個年長的衙差招呼一人過來,問道:「你三日前,偷竊的可是此人?」
那人指著張一念說道:「沒錯,兩位差爺,就是此人,我就是偷了他的包裹。」
這衙差看了眼張一念,又道:「你大前天,是否在街口丟了一個包裹?」
張一念回答:「正是。」
兩個衙差同聲說道:「那便跟我們一起回衙吧,老爺正等著你呢。」
張一念驚道:「沒有王法了!我失了包裹,居然還要被當成犯人一般對待!」嘴裡怨言不止,兩位衙差也不理他,只管押著去縣衙。
那縣太爺高坐堂前,一拍驚堂木,眾衙差拎著水火棍,在小偷兒和張一念的腿上一別,兩人都跪下。
縣令又讓衙差呈上包裹,張一念說正是自己丟失的,忽地縣令兩眼泛紅,說道:「這包裹裡有一幅畫卷,這畫上的女子,你定然見過,不知現在身在何處?」
張一念如實回答,說是做夢夢到的。
縣令喝道:「一派胡言,這畫上姑娘並非旁人,而是十三年前出門之後就杳無音訊的小女!畫中人所穿所戴,跟那日失蹤時相同,連耳珠都一模一樣!你卻糊弄本縣,說是夢裡所見,世間會有如此湊巧之事?看起來不大刑伺候你是不說實話了,左右來人,給我打!」
張一念頭皮發麻,慌忙說道:「大人慢,且聽我細細道來。」於是又將事情從頭到腳詳詳細細說了一遍。
縣令聽罷,顫聲道:「那般若寺,可是青州小無山的般若寺?」
張一念道:「山名我不知道,但就在青州。」
縣令閉目不語,旁邊的師爺湊近道:「大人,我看此人氣度不凡,說話條條有理,並非像那大奸大惡之徒,不妨派人去那座般若寺走上一遭,說不定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找到小姐的下落。」
縣令哽咽道:「青州乃是我的故居,當年我三十有五,還在考取功名,小女一日出去給她娘親抓藥,自此失蹤,我尋遍整個青州,都沒有消息,心知小女兇多吉少,然而這十三年來,沒有一天不掛肚牽腸,我即刻派幾位武功高強的捕頭去往青州,調查此事。」
於是將那小偷押入監牢,又給張一念鬆綁,後堂看座,一番談論後,發現張一念果然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比擬的,於是向他告罪。張一念也惦記案子進展,主動要求陪兩位捕頭一起再訪般若寺。
這一去,果然找到了縣令失蹤多年的女兒下落。
原來十三年前,這位叫嬌娘的女子,給母親抓藥,路過般若寺,想進去燒幾柱香,求佛保佑母親早日痊癒,寺中諸僧除了一個叫如法的小沙彌,其餘都下山去給一位過世的財主做法事了,這個如法見嬌娘貌美豔絕,動了歪心,欲玷汙她,嬌娘掙扎不從,咬斷如法一截手指,如法一怒之下將她打死,又埋在一處空房下面,佯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晃多年,這個如法沙彌,早已還俗,犯下的人命案子一時無人知曉,直到這日,張一念借宿般若寺,嬌娘冤魂現形,才惹出一段風波。
隨後張一念來到齊縣,包裹被一個慣偷竊去,裡面銀兩甚多,撩紅了同行的眼,被同行揭發,縣令審案時,又發現包裹裡有一幅畫軸,所畫之人竟與十三年前失蹤的嬌娘萬般相似,連衣著打扮、面上焦急神態都一模一樣,不禁氣悶,噴出一口老血,下令衙差嚴查此事。兩位衙差帶著偷兒,沿街尋找,逢張一念街口淪落,沒有賣出一幅畫,還沒有離開齊州,於是一併帶到衙署。
話說眾人去了青州般若寺後,辦事老成的兩位捕頭,化成客商,在張一念投宿過的空房之中挖出了一具屍骸,衣衫與張一念夢裡所見一致,然後問及寺裡眾僧,得知這十三年來只有一個叫如法的沙彌還俗去了,時間就在嬌娘被害的兩個月後。兩捕頭明察暗訪,又尋到換名為劉全的如法沙彌,此人已有妻兒宅田,萬般抵賴,拒不認罪,捕頭又亮出嬌娘嘴裡的一截指骨時,短了一截指頭的劉全登時癱倒在地。
有道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嬌娘夢裡逢張郎,引出十三年前的懸案。這案子破解之後,世人一時瘋傳,街談巷議,張一念也名聲大噪,為北方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