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交流發電機後端蓋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4-03-10 22:28: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交流發電機後端蓋軸承。
背景技術:
汽車交流發電機後軸承損壞是發電機常見的故障模式之一,後軸承損壞主要原因有軸承內部進水導致潤滑脂失效,以及軸承走外圓導致發電機定子與轉子摩擦而失效。如圖1所示,現有技術中軸承外圈帶有2個密封圈,密封圈與後端蓋軸承室內壁緊密貼合,用來防止軸承走外圓。但是採用密封圈的軸承與後端蓋軸承室內壁之間沒有間隙,當汽車在雨天、過積水路面等情況下外部汙泥水進入軸承位後不易流出,長時間汙泥水會由軸承密封圈滲入軸承內部,導致軸承內部油脂收到汙染,軸承滾道和滾動體生鏽,加速軸承在運轉過程中的磨損,使得發電機因後軸承提前損壞而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軸承走外圓並防止軸承內部積水的汽車交流發電機後端蓋軸承。通過在軸承外圈與軸承室內側表面間套接軸承套實現該目的。
為了達到該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軸承室以及位於所述軸承室內的軸承,所述軸承包括軸承外圈、軸承內圈以及滾動體,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外圈和所述軸承室側壁間設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內套接有軸承套,所述軸承套上設有平行於所述軸承旋轉軸線的開口,所述軸承套包括過流部、與所述軸承外圈外側表面貼合的第一限位部、與所述軸承室內側壁貼合的第二限位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過流部的連接部,所述過流部包括位於所述軸承一側的沿所述軸承周向分布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軸承套軸向貫穿所述軸承套,所述第一限位部位於相鄰所述第一凹槽連接處。
由此,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防止軸承走外圓,貫穿軸承套兩側的第一凹槽使得軸承套與軸承間存在間隙。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第一凹槽平行於所述軸承軸線設置且截面為V形。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過流部還包括位於所述軸承相對一側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一凹槽交替設置。
由此,減少了軸承套重量,降低了成本。
作為一種優選,相鄰所述第二凹槽的連接處與所述軸承室內側表面間貼合設置。
由此,與第二限位部共同對軸承與軸承腔內側壁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制。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第二限位部與所述軸承室內側表面過盈配合。
由此,有效對軸承進行限位,避免其走外圓。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軸承周向均勻分布。
由此,避免軸承套周向上強度不均勻。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連接部為平板,由軸承套中心向兩側過程中所述平板向遠離所述軸承一側傾斜。
由此,便於泥水從軸承內部排出。
綜上,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可選用一般軸承代替需要安裝密封圈的軸承,從而降低了成本;開口設置的軸承套在安裝後輕微變形並與軸承和軸承室內壁過盈配合,有效的避免了軸承走外圓;軸承與軸承室內壁間存在間隙,便於軸承內的泥水排出。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結構剖視圖;
圖3是圖2中A處放大圖;
圖4是軸承套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如下:
1.軸承室,2.軸承,21.軸承外圈,22.軸承內圈,23.滾動體,3.安置腔,4.軸承套,41.過流部,411.第一凹槽,412.第二凹槽,42.第一限位部,43.第二限位部,44.連接部,45.開口,5.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中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和圖3所示,發電機後端蓋內設有軸承室1以及位於軸承室1內的軸承2。軸承2包括軸承外圈21、軸承內圈22以及滾動體23。軸承外圈21和軸承室1側壁間設有安置腔3,安置腔3內套接有軸承套4,軸承套4的軸線與軸承2的軸線重合。軸承套4上設有平行於軸承2旋轉軸線的開口45,軸承套4包括過流部41、與軸承外圈21外側表面貼合的第一限位部42、與軸承室1內側壁貼合的第二限位部43以及連接第二限位部43和過流部41的連接部44,過流部41包括位於軸承2一側的沿軸承2周向分布的第一凹槽411,第一凹槽411沿軸承套4軸向貫穿軸承套4,第一限位部42位於相鄰第一凹槽411連接處。第一限位部42和第二限位部43分別與軸承外圈21外表面和腔軸承室1內側表面貼合,防止軸承2走外圓。第一凹槽411的設置使得軸承套4與軸承2間存在間隙,便於積存的泥水排出。
第一凹槽411平行於軸承2軸線設置且截面為V形。過流部41還包括位於軸承2相對一側的第二凹槽412,第二凹槽412與第一凹槽411交替設置,減少了軸承套4重量,降低了成本。
相鄰所述第二凹槽412的連接處與所述軸承室1內側表面間貼合設置,並與第二限位部43共同對軸承2與軸承室1內側壁的相對位置進行限制,加強了軸承套4沿軸承軸線方向的強度。
第二限位部43與軸承室1內側表面過盈配合,有效對軸承2進行限位,避免其走外圓。第一凹槽411沿軸承2周向均勻分布,避免軸承套4周向上強度不均勻。連接部44為平板,由軸承套4中心向兩側過程中平板向遠離軸承2一側傾斜,以利於泥水從軸承內部排出。
以上說明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使得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完整的實施本方案,但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這些都是不具有創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